一家三代守墓人 [复制链接] 查看:963回复:1

1#
分享到:
                                                         2021年07月31日 11:14 来源:经济日报

 一家三代守墓人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松涛阵阵,清净肃穆,69岁的守墓人王建刚正为前来参观的人讲述红军在巴中(通江)的故事。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从四川省通江县两河口镇入川,以巴中为中心建立幅员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并于1935年撤离巴中北上。

  1934年春天,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由通江县民胜镇鹦鸽嘴村迁到沙溪镇王坪村。当年,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缺医少药,无数红军战士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牺牲。1934年7月,西北军事革命委员会为了纪念牺牲的战友,决定修建“红军烈士集墓”。

  几十年来,这里几度更名,2002年最终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通江县将散葬在全县23个乡镇的17225名红军烈士迁葬于此。如今,陵园内共安葬着25000余名红军英烈。

  “我的父亲王成现1932年加入红军,先是在后勤部,后来调入通讯班。”王建刚说,父亲因外出为红军送信,没能跟上离开的大部队,便决定留下来为牺牲的战友守墓。

  整理墓碑、清扫地面……王成现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工作。王建刚出生后,跟着父亲来陵园,从小便学会了拔除杂草、捡拾枯叶、清扫陵园。

  “父亲说,这里埋葬着我们的大恩人,我们要世世代代感恩他们。”王建刚说,墓碑就像人的形象,需要每天打理,保持干净整洁。

  1994年,王成现去世。此后,王建刚便成了接力守墓的人。遇到农忙时节,他会先清扫完陵园,再回家干农活,为此落下妻子不少埋怨。每当这时,他就向妻子解释,红军是他们的恩人,作为红军后代,更应该守护陵园。时间一久,妻子从唠叨变成支持,从支持变成参与,闲时也帮助他清扫陵园。

  如今,王建刚年事已高,他便将守墓的重任交给了自己的小儿子王均培,并叮嘱他一定要尽心尽责。

  “多年来,王建刚一家三代守护着这片陵园,令人钦佩。”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管理局局长薛元勋告诉记者,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前来拜谒的人络绎不绝。

  本报记者 刘 畅
”W€gÜÀƎè+bbs.lianzhong.comHà²Ó ì—Ô
本主题由 管理员 0151 于 2021/7/31 22:43:32 执行 首页推送 操作
轮回已千转,谁又再追忆那浅淡过往呢,徒留尘缘叹;静待下一季雨天,不再追寻你足迹,黙然安静。
|
2#

给一家三代守墓人点赞!”W€gÜÀƎè+bbs.lianzhong.comHà²Ó ì—Ô


低 调 做 人, 高 调 做 事 !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