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栾恩杰,转给还不知道这个名字的你 [复制链接] 查看:502回复:1

1#
分享到:




来源于:央视新闻


《夜读》国庆专栏

《我有国士,天下无双》第三期,

以栾恩杰之名,

敬星辰大海赶路人。

有人说,栾恩杰的功绩,

随便拎出来一件,

都值得一个人吹一辈子。




No.1


14年,

会令一个人发生怎样的改变?

或许没有你想象的模样大变,

不过白发更白,更显慈祥。

因为当2007年的栾恩杰进入你视野时,

已投身中国航天事业近四十年。

凭这年纪,凭这资历,

他大可退享清闲,坐看花落花开,颐养天年,

不过,这个老头有点倔!

他的选择是——继续向着星辰大海进发!

在60多岁,

在许许多多人职业生涯止步的地方,

华发的栾恩杰揣着刺激与心跳,

带着一群探月人,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

一步一惊艳地令中华民族千年奔月之梦终成真!

如今年近81岁的他,拖着伤腿,

依旧沉迷工作,无法自拔。

No.2


栾恩杰,是谁?

你之前看到的

“院士”“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尚不能完全定义栾老。

他还先后参与了我国第一代潜地火箭、

第一代陆基机动火箭、第一代远程火箭

及首次中国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

有人说,他的成绩,

随便拎出来一件,都值得一个人吹一辈子。

他是

哈工大和清华的“学霸”

栾老上学时学习好到什么程度?

当时哈工大校报刊登了一篇文章,

题目就叫《栾恩杰是怎样学习的》。


他在哈工大读的

陀螺原理、仪表及惯性制导专业,

是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的保密专业,

上课时门口还有军人站岗,

当时用的教材下课必须上交,不能带走。

在清华攻读研究生时,

栾恩杰主攻的还是当时国内尖端学科。


他是

探月工程的“灵魂人物”

月球探测工程,

是我国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

第三个标志性的重大航天工程,

是我国实现深空探测零突破的起点。

2004年1月,我国正式启动了绕月探测工程,

作为总指挥,栾恩杰领导了

这项工程从论证立项到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我们在相关新闻报道里常看到的,

我国探月“绕”“落”“回”三步走规划,

国际探月“探”“登”“住(驻)”三步走发展方向,

也是栾老率先提出的。

尤其值得一提,

我国首次探月工程从设计到研制再到试验,

是栾老带着一众探月人,

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完成的。

在“嫦娥”上天前,

栾老带领团队搞了将近30次各类大型试验,

确保工程万无一失。

最终,事先准备的84项故障模式预案,

一个也没用上。

他是

“大航天”的倡导者

在人们对航天的认识,

还停留在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时,

作为深空探测工程的开创者之一,

2000年,时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的

栾恩杰倡导并组织完成了

我国首部航天白皮书《中国的航天》:

首次提出“大航天”概念,

将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

纳入国家航天发展规划体系。


当月球、火星相继留下“中国脚印”时,

我们自豪着,也在感慨着,

“落后就要挨打”的苦,

中国人已咽得太多了。

我们真的需要这般有远见卓识,敢为人先的人。


No.3

我们不去月亮,行不行?

作为探月工程规划制定者和首任总指挥,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

每一次奔月之旅,都离不了栾恩杰之名。

为什么中国人到月亮上去那么重要?

在总台节目《吾家吾国》采访中,

栾老以一段苦难记忆和一段崭新记忆,

回答了这个问题。

栾老记得,在日本投降之前,

因为害怕日本军队的轰炸,

他们全家老小只能数次跑反。

跑反,旧时形容老百姓为了躲避兵乱逃亡。

这个词,这段经历,

让他感受到“国弱民遭殃”的痛楚。

“这就是亡国奴!这就是国家不强!”


在栾老这里,

探月,

是中国航天能力的表达,

更是国富民强的表达。

而今,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在国家博物馆里展出,

中国人用自己采集到的信息制作了月球仪。

我们的中小学教材如果讲到月球的话,

展示的是嫦娥一号拍摄的月表图。

不去的话,用的月球图还都是美国的。

你说,不去月亮,行不行?


No.4

如果不是他,

“嫦娥”或许不叫“嫦娥”。

我们今天都在大赞航天人起名的浪漫,

可能很少人知道,

嫦娥的命名,还多亏栾老的坚持。

“嫦娥”这个名字在初期讨论时也有争议,

有人觉得在神话故事里,

嫦娥偷吃灵药,名声不好;

还有人建议“嫦娥”之名,

应该用在载人登月任务上。

不过,栾老坚持了一把。

于是“嫦娥”成了中国探月工程的代号,

自此当我们再次抬头,望向星空,

当知——满天渐是

中国人的浪漫!神话般的现实!


No.5

最长的情给了“嫦娥”,

最深的悔给了家人。

去年12月,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

当时八旬的栾老,不顾-30℃的低温,

坚持到现场接“嫦娥”回家,

凌晨,他的眼泪在眼眶打转。


他去,为了“见证中国人的成功”。

他说嫦娥一号起步时,他们曾承诺要完成

“(绕、落、回)三步走”,

如今每一步都圆满成功,好梦成真,

所以“17年的工程圆满收官,我一定去”!


回望来路,一把辛酸泪,栾老说,

“航天是个风险性极大的事业,

我已经不知道去过多少次试验场了,


每次去几乎没有不落泪的时候。

成功了高兴得落泪,失败了痛苦得落泪……”

对这个赚了他最多眼泪的职业,

栾老只抛出真心一句,

“这一辈子值了!下辈子我还干航天。”


最滚烫的心意给了“嫦娥”,

最愧疚的想念给了家人。

“只有没有放下的人,

才知道什么是全放下了。

只有知道痛苦的人,才知道什么叫幸福。”

这一段话,

藏着栾老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子的愧疚。

他常年奔波在各地的研究机构和试验场,

每次外出一走就是两三个月,

家里的事,全交给了妻子。

栾老的儿子在一岁时,

由于用药失误变成了聋哑孩子。

后来有一次走丢经历,

当时栾老正在组织一项重要的试验,

还是现场总指挥作出决定,

要他马上回北京找孩子,

他才心急如焚地赶了回去。

庆幸的是,孩子失踪两天一夜后找到了。

从此之后,他出差在外就怕接电话,

一有电话来,他就怕:孩子又丢了?


父母总跟他说,

“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不要惦记家”。

还总跟他的弟弟们说,

“恩杰办大事,你们让他专心工作,别耽误他”。

不要告诉恩杰,不要影响恩杰工作,

成了栾家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以致父母都是在辞世之后,

栾恩杰才“断崖式”得知的。


栾老至今还在悔,

“父母对我娇惯得一塌糊涂,

但是我没有给他们倒过一杯水,

没良心到这种地步……”


《吾家吾国》节目主持人王宁说,

在栾老这里,

奉献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

而是一个人和一个家。

当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因为奉献

而被密密实实地连接在了一块,

这个家的爱,才有了根。


No.6

栾老之叹:

谁也没有停下来等中国人!


今日航天成绩,

来得雀跃,来得不易,来势正猛,

然而,栾老还是很有紧迫感——

“在国际航天的竞争中,

谁也没有停下来等中国人。”

栾老拍案着急的是,

如果这一点我们认识不到,

反而在自我欣赏,吹牛皮,

还怎么搞航天强国,

“你知不知道美国20年后干什么,

你知不知道印度20年后什么样子”,

“我们要赶超美国的时候,

是不是美国就这样不动?不是的。”

中国航天事业,

已经给新一代年轻人提出更大挑战!

当你迷茫了,

当你不知道为何而奋斗了,

就埋头想一想,

我们还有个81岁

在为中国航天鞠躬尽瘁的栾恩杰。

就抬头看一看,

太空还有颗“栾恩杰星”,

他的存在即提醒:

星辰大海之绩,当思来之不易。

步履不息,因为没有谁会停下来等中国人。

栾老说,“中国人势头是不会停的。”

这是实力,是礼赞,更是永远的进行时!

致敬栾老及所有挺起中国脊梁的航天人!

»ä¨‘'#žSbbs.lianzhong.comV·PItÖâ„
最后编辑ma 最后编辑于 2021-10-03 22:27:14
❥·.¸¸.·✎  透过滑落指尖的光阴,细品岁月无恙的静好……

【游戏大厅版区】欢迎您!
|
2#


伟大的科学家  仰望中.....»ä¨‘'#žSbbs.lianzhong.comV·PItÖâ„
会员俱乐部欢迎您! 群号:239356929
台球俱乐部欢迎您!群号:801795331
引领台球时尚,撞击激情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