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新浪微博登录
人人网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会员
商城
秀
游戏
江湖
通告专栏
新手入门
释疑纳谏
联众江湖
联众文学
产品服务
联众生活
游乐豆乐园
牌类游戏
棋类游戏
休闲游戏
伏魔传
标志
联众秀
达人麻将
联众视频
游戏大厅
梦想国度
掼蛋
周年征文
帖子标题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名称
联众论坛
»
联众生活
»
热点话题
» 纪念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通告专栏
通告专栏
新手入门
新手入门
释疑纳谏
释疑纳谏
联众江湖
联众江湖
江湖比赛
联众文学
联众文学
产品服务
会员俱乐部
联众靓号论坛
联众生活
热点话题
音乐之声
联众公益
体坛风云
生活杂记
游乐豆乐园
血战麻将
新疯狂麻将
蔬菜消消乐
红中血流
牌类游戏
麻将
斗地主
保皇
升级之家
够级
打滚子
拱猪
桥牌
跑得快
原子
憋七
锄大地
棋类游戏
象棋
四国军棋
飞行棋
五子棋
跳棋
国际象棋
其它棋类游戏
联众围棋
休闲游戏
台球
农场果园
flash 游戏
伏魔传
伏魔传
标志
标志
联众秀
联众秀
达人麻将
达人麻将
联众视频
联众短视频
游戏大厅
游戏大厅
大厅道具
梦想国度
梦想国度
掼蛋
掼蛋
周年征文
27周年征文
返回列表
陌言
更多信息>>
组别
帖子
20675
精华
120
魅力值
48845
积分数
29549
发送短消息
搜索帖子
xnde
陌言
帖子
20675
精华
120
魅力值
48845
积分数
29549
纪念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复制链接]
查看:
618
回复:
2
1
#
发表于
2021-10-18 09:11
|
只看楼主
0
朵
0
个
分享到:
2021-10-18 07:55 来源: 新华社
原标题:
百年筚路蓝缕 勾勒文明脉络——纪念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
100年前,也是在这样的深秋,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遗址迎来科学发掘的第一铲。优美古朴、图案绚丽的彩陶破土而出,将一段距今5000年至7000年的灿烂史前文明画卷逐渐铺陈在世人面前,中国现代考古学也由此发轫。
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栉风沐雨、青灯黄卷,不同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存不断被发现和发掘。从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从巩义双槐树、偃师二里头到安阳殷墟、广汉三星堆……中华文明的历史轴线不断被拉长,历史信度不断在增强,文明细节不断被丰富。
科学的考古发掘,深刻改变了国人对祖先和历史的认知,也向世界系统、完整地揭示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走过百年历程,今天考古愈发吸引社会各界尤其是年轻人的目光,每有重大发现,即成网络热点,不断激发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溯洄:找寻失落的文明印迹
坐落在黄河南岸一块黄土台地上的仰韶村,三面环水,抬头可见葱茏的韶山。80岁的村民王二保家的小院里,还保留着一口老窑洞。100年前,中国政府矿政顾问、农商部地质调查所研究员、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考察时就借住在这里,王二保的父亲是安特生的助手之一。
安特生(左二)在仰韶村首次发掘时的留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三门峡市委宣传部提供)
1921年10月,秋风微凉。在中国政府的许可下,安特生与袁复礼等中国学者来到仰韶村,进行了36天的正式考古发掘,共开挖17处发掘点,出土大批精美陶器、石器,还有骨器、蚌器等珍贵遗物。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的安特生旧居(10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在此之前,安特生已经来过仰韶村。“1921年4月,安特生在村南冲沟的断崖剖面上,发现了石器和彩陶片共存的地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说,“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平平无奇的豫西村落之下,很可能存在着一处中国远古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存。”
半年后的发掘,使一种新的史前文化类型被发现并以“仰韶”命名。“仰韶文化”不仅是中国第一个通过考古发现认识到的史前文化,更填补了当时对中国没有新石器时代的认知空白。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端。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文化博物馆(2020年7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一块块红褐色陶片上,变幻莫测的纹饰令安特生着迷,但他错误地判断,以彩陶为代表的仰韶文化可能并非本土起源,而是从中亚地区传入。
彼时,新文化运动风起,在提倡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潮流的冲击下,史学界掀起以古史辨派为代表的“疑古思潮”,外国学者普遍认同的“中国文化西来说”,也博得不少本土学者附和。
中国文化究竟从何而来?“‘中国文化西来说’深深刺痛了当时的很多中国学者,也更激发出他们通过考古资料重建古史的热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说,“中国上古有什么样的人文和政治景观,中国文化的源头到底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成为国人热切期盼解决的问题。”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文化博物馆展出的陶碗(10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肩负寻根问祖、证经补史的使命,中国第一代考古人李济、董作宾、梁思永等分赴多地,“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先后发掘了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山东章丘城子崖遗址等重要遗存。
殷墟第一次发掘,董作宾(右)参与测量绘图(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安阳市殷墟博物馆提供)
“百年考古,发现了从旧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一系列重要遗址,建立了考古学分期标尺,理清了发展谱系,证明从古至今中国文化的发展是一脉相承、不曾间断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说,“以考古发现为基础,通过整合考古材料和文献材料,中国考古学界提出了有充分依据的更为可信的中国上古史基本框架。”
如今,仰韶村遗址的第四次发掘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依托愈来愈丰富的考古材料,远古先民的社会生活图景被不断还原。
求索:不断延伸的历史轴线
“仰韶村遗址的发现,将中国史前社会发展史从文献记载的夏商时期,向前推了至少2000年,成为研究中国早期文明化进程的承上启下的重要支点。”陈星灿说。
经过百年来的不断探索,仰韶文化的面貌逐渐清晰。作为中国分布范围最广的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涉及10个省区,延续时间长达两千余年。有学者认为,仰韶文化在黄河流域持续稳定发展,并强力向四方施加文化影响,为后来统一文明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根基,形成了“早期中国文化圈”或者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
“修国史,写续篇”,从李济、梁思永到夏鼐、苏秉琦,几代考古人秉承初心、筚路蓝缕,通过对一个个重大文化遗存的发现和发掘,中华文明的历史轴线不断延伸。
我们究竟从何而来?周口店遗址的“北京人”,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罕见历史证据,也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
黄帝时代的都邑在哪儿?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发现,使距今约5300年的“河洛古国”掀起盖头,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双槐树遗址(2019年8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夏朝是传说还是真实存在?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勾勒出“华夏第一王都”的辉煌气象,华夏国家在此完成由多元向一体的转型,“最早的中国”由此启程。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2019年10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汉字的童年是何模样?安阳殷墟的大量刻辞甲骨,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提前到了3300多年前,商王朝迎来揭秘时刻。
通过考古发掘,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得到实证,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贡献不断被揭示,丰富和深化着我们对祖先和历史的认知。
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2019年10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以宏大巍峨的“曲悬”架构、“一钟双音”的绝妙构造、丰富生动的错金铭文,引发今人对先秦时代礼乐文化的遥想。
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掘,让“势如彍弩,节如发机”的泱泱秦军重现人间,为研究秦代历史、军事制度及文化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彰显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恢弘气象。
位于陕西省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内出土的陶俑(2007年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
长沙马王堆汉墓中,“辛追夫人”千年不腐,素纱禅衣、T形帛画、云纹漆钫、中医帛书……全方位呈现2000多年前的西汉“精致生活”。
参观者在仰韶文化博物馆内观看展品(10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一壶、一罐、一妆奁、一帛书,只需要一个物件,就可以将史书中密密麻麻的铅字,化为可感知的存在,述说那些宏大叙事背后的真实细节。
参观者在仰韶文化博物馆内拍摄浮雕(10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发现和构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这是中国考古人的根本任务。”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感受、阐释和宣传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既是中国考古人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荣幸。”
进发:风华正茂的中国考古
半空中,嗡嗡作响的无人机持续盘旋拍摄;地面上,3D激光扫描设备的机械臂上下翻飞;探方外,崭新的考古大棚拔地而起,甚至自带监控及预警系统;实验室里,碳十四测年、DNA分析等技术应用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当年,骑着毛驴、紧握手铲的考古前辈们或许很难想象,中国田野考古会变得如此充满科技感。
工作人员在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现场作业(10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虽然早在20世纪60年代,夏鼐先生就已将碳十四技术引入考古文博界,但多学科交叉研究和高科技手段应用成为常态,得益于两个国家级工程的引领和示范。”李伯谦说。
游客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观看展出的卜甲(2018年10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1996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启动,这是我国第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考古课题的科研项目。五年后,吸纳更多学科参与、运用更多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时至今日,科技考古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高精度测年、人骨研究、材料属性分析、同位素分析、遥感监测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
100年来,中国现代考古学懵懂起步,艰辛探索,始终砥砺前行。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现代考古学迎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工作体系愈发健全、专业队伍不断壮大、工作规模不断扩大,一系列重大考古成果得以揭示。同时,曾经的冷门学科正在“热”起来,成为“显学”,“自带流量”不断引发公众关注:良渚申遗、三星堆上新等话题频上热搜,“考古盲盒”等文创产品供不应求,众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成为网红打卡地……无声的历史文化遗存,正以生动鲜活的方式与公众跨时空对话。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0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百年考古取得的丰硕成果,夯实了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石。”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表示,“细观中华文明走过的路程,自然而然就有了文化自知、文化自豪、文化自信。”
面向世界,中国考古人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从游离在国际考古学边缘,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我国派出30多支考古队赴国外开展合作考古项目,足迹达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多家国外科研机构、博物馆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游客在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内的车马坑参观(2018年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考古‘走出去’,促进了我国考古人与各国学者的交流,中国考古的国际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做出了中国考古学者的贡献。”王巍说。
历史和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正是考古,在为我们寻回那关乎历史遗产与文明根脉的一块块“拼图”。
“面向未来,中国考古人会继续发扬‘以物论史、透物见人’的学术传统,以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己任,推动我国从‘考古大国’向‘考古强国’迈进。”陈星灿说。
文字记者:王丁、桂娟、双瑞、袁月明
视频记者:任卓如、袁月明
新媒体编辑:王宇轩
^äEÂÞ=©_bbs.lianzhong.comÎ> Ô¾µYÊõ
轮回已千转,谁又再追忆那浅淡过往呢,徒留尘缘叹;静待下一季雨天,不再追寻你足迹,黙然安静。
|
陌言
更多信息>>
组别
帖子
20675
精华
120
魅力值
48845
积分数
29549
发送短消息
搜索帖子
xnde
陌言
帖子
20675
精华
120
魅力值
48845
积分数
29549
2
#
发表于
2021-10-18 09:12
|
只看楼主
0
朵
0
个
百年筚路蓝缕 勾勒文明脉络
中国考古,风华正茂
^äEÂÞ=©_bbs.lianzhong.comÎ> Ô¾µYÊõ
轮回已千转,谁又再追忆那浅淡过往呢,徒留尘缘叹;静待下一季雨天,不再追寻你足迹,黙然安静。
|
詩卉
更多信息>>
组别
帖子
149071
精华
1150
魅力值
430048
积分数
242247
门派
发送短消息
搜索帖子
w9420_1314
詩卉
帖子
149071
精华
1150
魅力值
430048
积分数
242247
3
#
发表于
2021-10-18 14:25
|
只看该用户
0
朵
0
个
祝贺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äEÂÞ=©_bbs.lianzhong.comÎ> Ô¾µYÊõ
低 调 做 人, 高 调 做 事 !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发新主题
通告专栏
通告专栏
新手入门
新手入门
释疑纳谏
释疑纳谏
联众江湖
联众江湖
江湖比赛
联众文学
联众文学
产品服务
会员俱乐部
联众靓号论坛
联众生活
热点话题
音乐之声
联众公益
体坛风云
生活杂记
游乐豆乐园
血战麻将
新疯狂麻将
蔬菜消消乐
红中血流
牌类游戏
麻将
斗地主
保皇
升级之家
够级
打滚子
拱猪
桥牌
跑得快
原子
憋七
锄大地
棋类游戏
象棋
四国军棋
飞行棋
五子棋
跳棋
国际象棋
其它棋类游戏
联众围棋
休闲游戏
台球
农场果园
flash 游戏
伏魔传
伏魔传
标志
标志
联众秀
联众秀
达人麻将
达人麻将
联众视频
联众短视频
游戏大厅
游戏大厅
大厅道具
梦想国度
梦想国度
掼蛋
掼蛋
周年征文
27周年征文
浏览过的版块
游戏大厅
TOP
设置联众秀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