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北京冬奥会代表团团长卡尔·韦尔海延
“我们希望在北京冬奥会上收获更大成果”
本报记者 任 彦
“现在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只有大约100天了,荷兰代表团正在做最后阶段的备赛训练。由于疫情原因,我们近期没有参加过国际大赛,但大家一直按计划做好训练,努力达到自己的最好状态。”荷兰北京冬奥会代表团团长卡尔·韦尔海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目前荷兰已有部分运动员获得了北京冬奥会参赛资格,部分运动员正在努力争夺参赛资格,短道速滑等项目还将进行内部选拔等以确定最终参赛名单。“预计届时将有35至40名荷兰运动员参加北京冬奥会,或许还会更多一些。”
“不久前,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备战北京冬奥会,我们专门组织有望参加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一起参观了欧维汉兹动物园的熊猫馆。”韦尔海延介绍说,欧维汉兹动物园位于荷兰中部乌得勒支省雷嫩市,这里的熊猫馆为来自中国的大熊猫专门建立,总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这里荟萃了很多中国元素,如大熊猫、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和音乐等,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的氛围。
荷兰是一个冬季运动强国。因国家纬度偏高,冰雪运动不仅衍生出职业赛事,也是普通大众重要的休闲方式。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荷兰以8金6银6铜排在奖牌榜第五位。“这些年,荷兰冬季运动取得快速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上几乎所有比赛项目都将有荷兰选手的身影。我们希望在北京冬奥会上收获更大成果。”韦尔海延满怀信心地说。
韦尔海延的父母都是知名速度滑冰运动员,受家庭熏陶的他从小接受速滑训练,并在诸多国际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曾夺得5次速滑单项世锦赛金牌,创造3项世界纪录,斩获两枚冬奥会铜牌。1985年至1986年,他的父亲曾在哈尔滨参与训练中国运动员的工作,1995年他曾与父亲一起到中国传授速滑训练经验。
“还记得1995年第一次中国行,我游览了哈尔滨、北京、西安等地,发现那时中国冬季运动距离大众非常远,相关设施很少,只有少数职业运动员从事冬季运动。”韦尔海延颇为感慨地说,“等2019年底我到中国的时候,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修建了大量冬季运动设施,不论是在延庆、张家口的滑雪场,还是北京市区的冰场,处处人流如织。”在韦尔海延看来,冰雪运动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北京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愿景正在成为现实。
2019年访华期间,韦尔海延曾参观北京冬奥村,还实地考察了一些冬奥场馆。“虽然当时冬奥村和比赛场馆还在建设中,但已显现出工程的规模。”韦尔海延赞叹道,“延庆和张家口赛区的滑雪赛事场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位于延庆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道坡度大、落差大,位于张家口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建设难度极高,这些都是世界顶级水平的比赛场馆。”
同样让韦尔海延难忘的是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所秉持的绿色理念。“北京即将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夏季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很多场馆是在夏奥会场馆基础上改建而成的,体现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眼光。”
“在疫情防控的同时举办冬奥会难度很大,但我坚信中国一定能够成功应对挑战。”韦尔海延说,相信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是一届精彩非凡的盛会。uPmpôblN@bbs.lianzhong.com¸ÓÉO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