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夫妇常把日常的感受,当作美酒般浅斟低酌,细细品尝。这种滋味值得品尝。因为忧患孕育智慧。
锺书曾说:“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无识妄人。”他是引用桐城先辈语“子弟二十不狂没出息,三十犹狂没出息”;也是“夫子自道”。
胜利后我们接触到各式各等的人。每次宴会归来,我们总有许多讲究,种种探索。我们把所见所闻,剖析琢磨,“读通”许多人、许多事,长了不少学问。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惊,令人骇怪,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05
谈“容忍与自由”
轻浮的伪名言反倒伤了她的广沛与气度,她给的感悟是百年人世里淘洗来的,苦难长夜中淬炼出的:细细想来,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
你骂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绝不还手。若你拿了刀子要杀我,我会说:“你我有什么深仇大恨,要为我当杀人犯呢?我哪里碍了你的道儿呢?”所以含忍是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
我穿了“隐身衣”,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06
谈“快乐”


与离、别、生、死逐一照面,快乐之于杨绛,是小而确幸的“我们仨”,也是曾经拥有的“我们仨”。这快乐,拆穿童话,或许比你想象的更为忧伤;直指生活,可能比你理解的还要厚重。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07
谈“修身”
先生没说过“你要悄悄努力,吞下委屈,喂大格局,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她倒说过,人生实苦。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人皆可以为尧舜,也可以成为恶劣的刁徒或卑鄙的小人。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08
谈“百岁感言”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段“杨绛百岁感言”,恐怕是散布最甚的伪作,早在杨绛生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就曾辟谣。快十年了,依旧被误传着。关于人生的“终曲”,百岁杨绛如是说: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边缘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写 在 最 后】
她是先生,
身上有着一代学人的风骨与清雅;
她是典范,
身前走过的路,
昭示一位女性所能到达的诗与远方;
她是良药,
身后辟出一方心灵桃花源供我们栖息。
当伪名言被肆意转发时,
请容我们说一声:
缅怀杨绛,手下留情。
敬重她,喜爱她,缅怀她,
不妨亲自去读杨绛的作品集,
那里才有纯正的“杨绛”,一手的“杨绛”,
还有,你自个儿寻觅来的独一无二的“杨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