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8日 00: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时间2月8日消息,昨日足协与中足联在香河基地召开了2023职业联赛俱乐部负责人会议,会上足协公布了新赛季的各项政策,其中U23政策正式取消颇为引人关注。自2017年开始实施,到上赛季为止一共6个赛季,这项政策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反而各个俱乐部为了应对该项政策,采取了五花八门的措施。随着新赛季这项政策的取消,足协也算是办了一件稍微正确的实事儿。
时间回到6年前,也就是2017年,当时正是金元中超的鼎盛时期,上海上港花费6000万欧元引进巴西国脚奥斯卡,创下了当年的转会纪录,奥斯卡也顺理成章成为当年中超标王,除了奥斯卡,当时的中超联赛还拥有特谢拉、特维斯、维特塞尔、帕托、伊哈洛等知名球星。几乎所有的中超球队都是外援占据了绝对的主力位置,其余位置也是由国脚以及本土老将把持着,年轻球员基本得不到出场机会。
当时足协不得已为了鼓励和保护本土年轻球员的出场机会,于赛季前的会议上推出了U23政策,该政策一经推出广大球迷甚至是不少圈内人都提出了反对的意见,U23球员政策明显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属于拔苗助长,再加上足协并没有对政策的细节进行完善,导致各队实施起来乱象频生。
尽管在2017年中超第2轮比赛中就有U23球员收获进球,但是纵观一整个赛季,冲上热搜的经常是“U23换人奇葩时刻”、“U23换人时间再被刷新”等等诸如此类的标题。2017赛季,中超联赛共有71名U23球员完成出场,总出场时间为38571分钟,看似不少,但是如果按照单一球员出场500分钟来算,只有不到30人能够达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各队只能是疲于应付U23政策。
在接下来的2018、2019赛季,U23政策依旧是每年开赛前会议上的重点,政策也在一年一年的变化着,但是对于俱乐部来说,效果还是没有显现。而在2019年的中超联赛中,天津天海队的神操作更是让U23政策成为了笑话,中超第9轮比赛,天海主场迎战富力,第84分钟,天海用U23门将马镇换下了首发球员吴伟,不过马镇的位置却不是门将,而是中锋,就在3分钟后,天海又用另一名U23球员文俊杰将马镇换下,短短3分钟,马镇1次触球都没有,就这么走个过场,目的就是为了满足U23政策,这样的场景,在当年的中超联赛中,屡见不鲜。
原本应该是对年轻球员有着正向意义的政策,却在过去6年中成了外界嘲笑中国足球的一个痛点。6年时间,U23政策为中国足球培养了多少适龄的球员?又有多少超龄的球员,因为这个政策,失去了原本的出场机会。看看目前国家队的球员,以去年世预赛为例,当时国足的平均年龄达到了29.89岁,是所有12强赛中年龄最大的队伍,国脚最年轻的球员是97年的张玉宁,89一代仍是主力班底,实施6年的U23政策,对国家队的实力提高没有起到丝毫帮助。
不仅如此,大部分U23球员因为有了政策的加持,待遇、年薪、身价涨得飞快,动辄上千万的年薪,出现在没有踢过几场中超的球员身上,这也加剧了俱乐部的运营负担,金元足球本就掏空了各支球队,欠薪事件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足协在今年正式取消了U23政策,也算是顺势而为,毕竟近两个赛季,各支球队都恢复了较为理性的投资,大牌外援的离队,也腾出了本土球员的空间,一些欠薪的俱乐部,也选择用薪资较低的年轻球员来出场比赛,并不会再为了应付U23政策而草草了事。后金元时代的中超,已经可以保证年轻球员的出场机会,无需足协以及中足联的硬性要求。
就拿上赛季来说,一些中小俱乐部主动采用年轻球员班底,比如大连人、广州城,深圳队等,一些U23适龄球员也确实在上赛季踢出了应有的水准,其中大连人中场球员黄嘉辉出场30场共2572分钟,是所有U23球员中出场最多的球员,申花小将汪海健出场次数也达到32场,并且有着2球1助攻的表现,深圳队的国脚戴伟浚更不用多说,贡献2粒进球+6次助攻。这其实也说明了真正有实力的U23球员,不用政策的扶持也可以在俱乐部中站稳脚跟,当然在取消U23政策之后,与俱乐部新签合同的U23球员的收入很可能也会降低不少,但这同样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总之,U23政策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中超联赛已经回不到6年前那样的鼎盛时期,新的赛季,知名外援恐怕会进一步减少,中超的收视率和影响力,也会随之再次降低,唯一利好的消息就是恢复主客场制度。
新的赛季才只迈出第一步,等待我们的还有欠薪、准入,又或是解散、递补,一切的一切,也只能等到中超联赛开赛的那一刻,才会尘埃落定。
U23政策取消了,然后中国足球怎么办呢?
2023年职业联赛俱乐部负责人会议暨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负责人峰会在香河国家队基地召开。多家媒体报道称,会议宣布,2023赛季,中超将取消U23球员在场要求。此次改革后,要求中超一线队报名球员中至少有在本俱乐部注册4年以上的U21球员5名。
至此,运行了6年的中超U23政策退出历史舞台。![]()
图片来源:网友评论截图
“23岁,在足球领域真没啥培养价值了”。这是此次U23政策取消后,球迷们评论最多的一句话。其实,这也是外界认为该政策的症结所在。
在如今时间节点下,很多人问道:6年来,U23政策为中国足球带来了什么?它距离政策初衷差了多远?
在争议声中推出
2017赛季,中国足协及职业联赛管理部门,结合各级俱乐部优秀国内球员稀缺,对职业联赛及国字号球队人才供给不力的现实,正式推出“U23球员新政”,要求每场比赛每队场上的U23球员不得少于1人。
“给予年轻球员更多上场机会”,这无疑是中国足协推行U23政策的最大初衷。
但不同的声音很快出现:U23政策下培养的年轻人,还算年轻吗?此外,随着“培养新人”与“成绩至上”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相悖,某些俱乐部的做法开始逐渐偏离正常轨道,即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资料图:昔日U23球员韦世豪在比赛中。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U23球员首发登场,在几分钟后被草草换下。这样的场面,在U23政策推行之初,屡见不鲜。
综合2017赛季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少U23球员的出场颇有些“走过场”的意味。
为了能解决这种乱象,中国足协对U23政策作出调整。至少2名U23国内运动员进入名单,其中一人应为首发运动员;从2018赛季起,中超、中甲联赛俱乐部在参加中超、中甲联赛、中国足协杯赛过程中,各俱乐部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U23国内(港澳台除外)球员,须与整场比赛累计上场的外籍球员人数相同。
但问题并未就此止住。2019年中超联赛,河南建业U23球员杨国元两次登场分别在2分12秒和1分30秒就被换下……
随之而来的,是U23球员身价和收入的大幅上涨。在该种情况下,年轻球员留洋海外的想法被搁置,俱乐部运营成本也在提升。
对国字号球队帮助有限
推出U23政策,很大程度上也是为国字号球队选拔人才提供更多可能性。
行至今日,回望过去几年的国家队阵容,该政策并未收到理想效果。
去年世预赛征程中,国足阵容平均年龄为29.56岁,已过而立之年的球员达到16人,难觅U23球员身影。
换言之,U23政策的推出便是有意助推国家队完成新老交替。其实早在2021年,国足集训名单中球员平均年龄便已接近30岁。U23政策实施4年后,国足平均年龄不降反升。
在当时亚足联公布的亚洲最佳U23年轻球员候选20人大名单中,中国球员无人入围。国青、国少、国奥队在世界赛场,难求一胜……
竞技体育遵循规律发展,短时间内造就人才并不现实。当实力不够的年轻人因U23政策被“赶鸭子上架”后,所取得的效果可想而知。
U23政策取消了,然后呢?
不可否认,U23政策的确推动了部分年轻队员的成长。
从2017年至2023年,包括张玉宁、韦世豪、郭田雨等球员进步显著,在球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资料图:北京中赫国安球员张玉宁(左)在比赛中射门。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而随着“金元足球时代”结束,各支俱乐部对于年轻球员的使用也出现了本质变化,从被动转为主动。
在俱乐部资金压力大、外援无法及时回归的情况下,年轻队员成为了球队更加重视的培养对象。在北京国安、上海海港等老牌队伍中,不乏U21球员有上佳表现。
而在某种程度上,这也衬托出U23政策的存在已缺少实际意义。在外界声音中,此次废除U23政策,乃众望所归。
但问题同样随之而来,U23政策取消了,然后呢?
本次改革中,新赛季目标放在了U21球员身上,这无疑是向好的信号。但在这批球员中,大部分人目前实力并非出众,培养成本可以预料。
在亚洲足坛的实力圈中,尚未完成新老交替的国足还没能占据一席之地。若想达成此目标,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而仅靠联赛的发力同样不足以改变现状。
努力推进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让更多青少年投入到足球事业中,依旧是摆在中国足球面前的一道难题。
但至少现在,我们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更加年轻的球员。(完)<
äCý!Âóbbs.lianzhong.comÛKé(À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