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8日 07:38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又是一年九一八。
九十四年过去了,
历史的伤痕依然清晰。
1931年那个秋夜的痛,
始终刻在中国人的血脉深处。


2024年9月18日,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在沈阳举行。于海洋 摄
这一刻,
警报在全国同时响起——
从城市到乡村,
从边疆到海岛,
整个中华民族,
肃然默哀,
共同铭记。
九十四年风雨兼程,九十四年砥砺前行,
但那历史的钟声,
依然叩击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


2024年9月18日,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在沈阳举行。于海洋 摄
那一夜,
国难降临。
1931年9月18日夜,
日军自导自演,
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
反诬中国军队所为,
随即炮轰北大营,
进攻沈阳城。


北大营营房旧址门前。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供图


北大营营房旧址。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供图
火光映红天际,
枪声撕裂长夜。
北大营守军奋起应战,
无数同胞在睡梦中惊醒。
炮火之下,
鲜血染红营房,
家园化为焦土,
哭声震彻天地。
6个小时,
东北军北大营陷落;
8个小时,
整个沈阳城落入敌手;
4个多月,
东北128万平方公里全境沦陷。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被日军活埋在一起的白骨。杨茜茜 摄
三千万东北同胞,
从此饱尝十四年亡国奴之痛。
整整14年,
大半个中国被践踏于日军的铁蹄——
930余座城市沦陷,
3500多万同胞伤亡,
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
。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日伪在热河制造“集团部落”时杀害我同胞的骸骨。杨茜茜 摄
那一刻,
英雄挺身。
国难当头,
无数英雄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抗战的长城:
杨靖宇,
在冰天雪地中孤身与敌周旋。
他嚼草根、吞棉絮,
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
日军剖开他的遗体,
胃里只有枯草树皮,
无一颗粮食。
“国既不国,家何能存!”
——这是他留给后世最悲壮的绝唱。


杨靖宇。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 供图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吉林省濛江县 (今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壮烈殉国。图为战斗到最后一 息的杨靖宇。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供图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杨靖宇使用过的马刀。杨茜茜 摄
W'ýª=¿ÈÈ$bbs.lianzhong.com.OV9ûi>À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