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而下的卫河洪水~ [复制链接] 查看:4729回复:22

1#
分享到:
 
 
注:下文中,用“绿色字”,表示“注释”的文字;用“灰色字”,表示与“主题”关系“远”的内容(也就是,“跑题”的文字)~~
 
本帖中图太多,而且“分布”在不同楼层,如果用“直接”贴附件的方式发,非常麻烦~实际发图的方式——先上传图片“附件”,获取对应的网址,用“img”代码发~这样方便,不容易出错,但图显示起来比较慢,需要等一段时间~~
 
  二〇二一年七月十七日至二十二日,河南省普降暴雨、大暴雨至特大暴雨;19日至21日这三天,降雨强度最大~~
 
  造成这次强降雨的气象因素很多,其中包括,当时远在东南方数千公里之外(台湾岛以东、太平洋上)的台风“烟花”(2021年第6号台风)~~
 
  台风“烟花”于7月25日12时30分前后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沿海登陆(此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3级,风速38米/秒,最低气压965百帕),7月26日9时50分前后在浙江省平湖市(嘉兴市所辖的县级市)沿海再次登陆(此时已减弱为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级,风速28米/秒),之后一路北上(减弱为热带风暴,风力8级),经过江苏、安徽(在这里减弱为热带低压,风力7级),于29日上午从江苏北部进入山东,于30日早晨移入渤海,逐渐变性为温带气旋,之后又在辽宁登陆,影响了中国东北地区~~
 
  七月二十八日晚,受“烟花”的影响,山东一带开始降雨;29日雨下了一整天,30日上午降雨完全结束~台风经过这里的几率不高(往往会“偏东”,从山东东部沿海经过;或者“偏西”,经过河南、河北),即使经过,往往速度快、影响时间短,引发的降雨量不大~而这个台风,移动速度非常慢(从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到登陆前后,再到由南向北经过华东、华北,一直如此;因此,台风造成影响的时间特别长),在山东“逗留”了一整天,形成了强度不大、但持续时间很长的降雨(这与一般的夏季强降雨、尤其台风引发的降雨,区别很大;这里24小时雨量接近110毫米,达到了大暴雨的级别;整个过程雨量超过110毫米,为2021年规模最大的降雨)~而且,从28日凌晨减弱为热带低压,到进入渤海,该气旋中心附近的风力一直维持在7级,没有继续减弱(影响山东时,风刮得很猛烈;气旋的中心没有经过山东西部,然而,29日上午,这里阵风的强度依然达到了5级)~~
 
  二十四日,河南的这次降雨过程完全结束;27日至29日,受“烟花”的影响,河南东部又出现了强降雨;但气旋的主体是从安徽、江苏经过的,河南并没有再次出现雨灾~一个月后,8月下旬,河南又经历过一次强降雨过程~9月,“华西秋雨”影响的范围与往年不同,降雨带从四川盆地起,由西南向东北,覆盖了陕西南部、河南大部、河北南部和山东北部;不仅“华西”,华中、华北乃至东北,都秋雨连绵~~
 
  九月,这里(位于山东西部)经历了四次降雨过程——3日至4日(大雨,接近30mm),6日(中雨,超过10mm),18日至20日,23日至27日(总降雨量超过50mm;其中26日为大雨,接近30mm),一个月里11天有降雨~18日至20日(九月的第三次降雨过程)总降雨量超过100毫米(19日下了雨量超过90mm的暴雨),为2021年第二大的降雨~20日天放晴,晚上,月亮很明亮;21日中秋,本来是晴天,但到了晚上,天空逐渐被云层覆盖,中秋月,大部分时间里看不到;随后就是又一轮的阴雨(中秋夜开始密布阴云,23日开始降雨)~后两次降雨过程,降雨最强的地区,为河南东北、河北东南、山东西南一带;其中,河南东北,恰好是7月雨灾的重灾区~~
 
下面是2021年9月19日(自19日凌晨5时至20日凌晨5时)全国降雨情况图~~
 

 
  十月初,“秋雨连绵”的天气再度出现~3日至6日,这四天,天天有雨~3日为大雨,约35mm;4日晚上至5日凌晨下了小雨;5日下午至6日夜间,一天半时间里,降雨量超过30mm,前24小时超过25mm,即达到“大雨”的级别~8日至9日,14日,又下了小雨~10月总降雨量接近80mm~~
 
  十一月七日为“立冬”节气~6日晚上开始下“寒雨”,7日早上变成了下雪,下到中午才停~总降水量近40mm,相当于一场“大雨”;雨、雪产生的降水非常接近,雪比雨略多(雨量略低于20mm,雪量达到了20mm,整个天气过程为“中雨转暴雪”)~~
 
  这次降雪过程之后,才出现了,往年十月甚至九月就经常出现的,“秋高气爽”的天气~20日前后,29日,各下了一次小雨,量很小~十二月阴霾的天气有些多,24日凌晨到早上下了一点儿雪~~
 
  二〇二一年降雨偏多,尤其秋季~九月至十一月初,降水量之多,为历年所罕见~九月依然处于雨季;十月、十一月在一般的年份里,降水很少的~~
 
  九月至十月初的强降雨,有专门的原因:2021年,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秋季,往年该高压带已经南移,本年它则盘踞于中国东南部,长久不退;高压带北侧的降雨带因而长期横亘于中国的北方~~
 
  “回”到夏季~七月,“烟花”到来之前,这里有三次降雨过程:2日,超过10mm,“中雨”级别;11日至12日,接近50mm,大到暴雨;15日,接近20mm,中雨~~
 
  一般的年份,八月降雨量为第二多或最多(仅次于七月,或多于七月)~2021年,7月底“烟花”带来的降雨太多了,31日夜至8月1日凌晨下了一场中雨(超过20mm),之后出现了一段“窗口期”,半个多月没下雨~19日至20日下了一场超过20mm的中雨,30日至31日下了一场大雨(降雨量超过40mm)~这个月的雨依然不少,但相比往年要差一些~之后的一个月(九月),降雨远多于八月,与七月相近(略多于七月;这两个月降雨均超过了190mm),这样的情况,多年未有~~
 
  再往前,“倒”回到春季~四月,2日至3日,小雨,接近10mm;五月,3日,中雨,超过10mm~六月,进入雨季,降水多了;13日至14日,中雨,超过10mm;29日,大雨,超过25mm;30日,小雨,超过5mm~这里的统计(4月至6月),不包括特别小的降雨,而且可能对大的降雨过程有遗漏~~
 
  不考虑九月开始的“秋雨”,正常情况下降水最多的两个月(七月和八月)或三个月(再加上六月),2021年,与往年相比,雨量略微偏少~~
 
  以上所记录的降水过程,地点并不在河南,与本篇的主题无关~但是,7月下旬及之后,尤其秋季(九月至十一月)的降水情况,与后面的几篇,有密切的关系~那几篇,必须与上面的文字结合起来看~~
 
  上面的文字,一方面“跑题”,另一方面似乎很无聊(哪一天,下了多少雨——这是一本枯燥无味的“流水账”)~等看到后面几篇的时候,就会明白,这些内容,其实非常重要~~
 
  不过,7月下旬之前及11月中旬之后的“降水记录”,在后面的篇章里,不会被用到(也就是,没有“意义”),本篇里记下,只是为了“玩”~~
 
  下面“回”到2021年7月下旬的河南省~~
 
  暴雨引发了洪水~黄河流经河南,由于其从山地进入平原,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河堤以外的水无法排入~在河南东部,黄河是一道“分水岭”,以南的洪水,流入淮河的各支流,最终汇入淮河;其中,郑州市及周边的洪水,大部分,经过多条小河道,都排入了贾鲁河(该河在河南省东南部的周口市,汇入淮河的第一大支流颖河),还有一部分(偏东的)排入了涡河(淮河第二大支流)~~
 
  黄河以北,焦作、新乡、卫辉、鹤壁、安阳等城市(卫辉为新乡所辖的县级市,另外四个城市为地级市),都遭遇了极为严重的雨灾~这一片地区,位于卫河的上游;暴雨产生的洪水,通过卫河的多条支流(包括河北省境内的漳河,该河现为卫河的最大支流),排入卫河~~
 
  焦作位于大沙河(卫河的上源)以北不远处,新乡、卫辉濒临卫河(这三个城市,按从西向东排序);鹤壁(位置比前三个城市偏北)南临淇河,北临汤河(这两条河都是卫河的支流;汤河流经鹤壁后,向东北,流经安阳市的汤阴县——该县因岳飞而闻名);安阳(在鹤壁以北)濒临洹河等多条卫河的支流(洹,音同“环”;洹河,即“安阳河”,该河从安阳市北部流过)~安阳以北不远的“邺城”(著名的古代都城,包括安阳市的北部及临漳县的西部;遗址的主体,包括“邺城三台”,即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均位于漳河北岸的临漳县境内,南距安阳市18公里;临漳县,属河北省邯郸市),濒临漳河(漳河曾是古黄河的支流,后长期为滏阳河的支流,再后来改道成为卫河的支流,1715年之后与滏阳河完全脱离关系;滏阳河,与滹沱河汇合为子牙河)~~
 
  七月二十二日晚,卫河新乡段和鹤壁段决堤~23日凌晨,在鹤壁市浚县(浚,在这里读“xun”,四声)新镇镇彭村,7辆满载石块的大卡车被填入决口(该决口宽30至40米,在河的北岸;由于条件所限,主要抢险工作只能在决口左侧进行;这里在淇河汇入卫河的下游不远处,往西,有一条与卫河并行的“共产主义渠”);前几辆是开到水边,被推土机推下去;后几辆则是直接开到水里(与“推”相比,这样更能掌控位置),司机在临近决口处跳车(两边车门打开,用沙袋压住油门);25日上午这里又填入了3辆卡车和1辆公交车(抢险过程,主要是往决口中投入装满石块的钢筋笼);26日凌晨决口合龙~~
 
  与之类似的,用车堵决口的情况,在这次洪灾中多次出现~新乡市附近,共产主义渠与卫河之间的堤坝决口,渠水涌入卫河,进而威胁新乡市区的安全~为堵决口,40余辆卡车满载石块,被铲车推入洪流~直升机吊运集装箱堵口~军队与地方救援力量协作,经过6天5夜的鏖战,7月26日上午8时58分,决口合龙~~
 
  卫河水由西南向东北,流到河北省境内,在邯郸市馆陶县王桥乡徐万仓村接纳漳河来水,继续向东北,沿河北山东两省的边界,抵达漳卫河下游的“分流点”——四女寺~~
 
漳卫河流域水系如下图所示;这张地图,在“后续”各篇里,将要多次被用到~~
 


 
为了避免“繁杂”,很多情况未在该地图中标出~从“本篇”起,每显示一次该地图,都以“文字”的方式,对其进行“补充说明”~~
 
 
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本主题由 超级版主 8i 于 2022/6/16 16:25:49 执行 审核帖子 操作
|
2#

 
 
本篇中,针对“漳卫河”,按从上游至下游的顺序,补充介绍一些情况~~
 
1、安阳河发源地以南不远处,有一座县级市“林州”(属河南省安阳市,原称“林县”,1994年1月24日改为“林州市”);这座城市,以“红旗渠”而闻名~~
 
1960年之前,这里修建了“淇河渠”、“英雄渠”(原称“淅河渠”;淅河,为淇河的支流)等引水渠道,以及弓上水库(位于淅河上)和南谷洞水库(位于浊漳河支流露水河上),但不能解决“缺水”问题~~
 
1960年“引漳入林”(后改称“红旗渠”)工程开工,以浊漳河为源,在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截流;渠道在浊漳河以南,先与河并行向东,后折向南,至林县;1965年总干渠通水,1969年整个工程竣工~~
 
安阳市安阳县有一座与“红旗渠”相似的工程,“跃进渠”,1958年动工,1968年复工,1977年建成,渠口在林州市任村镇古城村西,同样是引浊漳河水~古城村隔浊漳河与合漳乡相望,二者分别位于浊漳河的南岸和北岸;合漳乡,属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东邻清漳河,东南为清漳河浊漳河汇合处,“合漳”之名由此而来~~
 
2、焦作市以南不远处的河流,名为“大沙河”(图中省略了这个名称,直接标为“卫河”);淇河以北、安阳河(洹河)以南的那条卫河支流为“汤河”(图中画了,用“深蓝线”显示,但没有标名称)~~
 
图中另有一条“大沙河”——白洋淀流域的“潴龙河”,其上游名为“大沙河”;这条河与焦作附近卫河上游的“大沙河”无关,仅仅是“重名”而已~~
 
“人民胜利渠”以西,有一条连接黄河与卫河的河流(图中用“深蓝线”标出),此为“共产主义渠”的“上游段”~~
 
卫河上游的左岸,有一条渠道与其“并行”(先位于其北侧,后位于其西侧;图中没有画出),起自新乡以西不远处,终至汤河与卫河汇合点以南不远处;这条渠道,为“共产主义渠”的“中下游段”~~
 
这三条河(大沙河、汤河、共产主义渠),前面讲卫河洪水时都提到过~~
 
卫河有多条源流,一般以“大沙河”为正源;该河发源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夺火镇,进入河南省后流经焦作、新乡两市~大沙河在新乡市获嘉县东北与“共产主义渠”的“上游段”汇合;在合河乡(属新乡市新乡县)以北,百泉河(发源于新乡市所辖的辉县市)汇入,下游河段被“正式”称为“卫河”;同样是在这里(百泉河汇入处),卫河以北“分流”出一条河渠,此即“共产主义渠”的“中下游段”~~
 
“共产主义渠”与卫河有“交叉”,先位于卫河(大沙河)以南,后位于卫河以北,因此需要区分这条渠的“两段”~~
 
“共产主义渠”及其东的“人民胜利渠”,均为引黄济津(引黄河水济天津)的灌溉渠道,渠首都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陟,音“zhi”,四声)秦厂村,前者开挖于1958年,后者建设的时间更早(1951年3月动工,1952年第一期工程竣工;该渠在新乡市汇入卫河)~~
 
共产主义渠的施工分为两期,第一期至淇河以西(1957年底开工,1958年完成),第二期穿过淇河向北(1958年底开工,1960年竣工);1958年5月开始引黄,之后渠水位高于两岸地面,地下水位升高,土地严重盐碱化~~
 
1962年,共产主义渠停止引黄(3月,渠首闸关闭),自此变成了一条防洪排涝河道~其“中下游段”,流经新乡、鹤壁两市后,在安阳市汤阴县瓦查村(又作“瓦碴村”)南老观嘴汇入卫河~~
 
黄河水含有大量泥沙,将其引入卫河,泥沙沉积,会淤塞卫河的河道~人民胜利渠投入使用后,卫河开始淤积;共产主义渠的使用加重了这一趋势~~
 
1952年至1957年,人民胜利渠带来的泥沙沉积,使卫河河底淤高0.4至0.6米,年均淤高0.1米;1958年共渠投入使用,之后不到三年,卫河淇门(淇门,位于淇河汇入卫河处)以上段平均淤高2米——淤积速度,是之前的数倍~~
 
共渠停用后,人民胜利渠多次被用于引黄济津,卫河淤积情况依然非常严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人们对卫河进行过三次“清淤”(年份:1962至1964,1975至1978,1982至1984)~~
 
由卫辉市(图中未标出,该城市在新乡市东北不远处的卫河南岸;原名“汲县”,1988年10月改为现名)往东北,卫河与共产主义渠之间的地带及其“两侧”,为蓄洪区;由“渠河汇合处”往北,至汤河以南,亦为蓄洪区;馆陶县以南,漳河与卫河之间(即“三角地带”),又有一片蓄洪区~~
 
其中,从卫辉市往东北,至淇河以西,为“柳围坡”滞洪区;再往东北(淇河以东),为“长虹坡”(又名“长虹渠”)滞洪区;再往东北,卫河浚县段以西、共产主义渠以东为“白寺坡”滞洪区;由此往西,共产主义渠以西为“共渠西”滞洪区(包括上下两片,上片用于分滞淇河洪水,下片在1959年共渠下游段开挖前原属白寺坡滞洪区);由浚县县城往东北,卫河以东,为“小滩坡”滞洪区~~
 
此外,这一带还有“崔家桥”(位于安阳市以东的安阳河北岸)、“广润坡”(位于安阳市东南汤河中下游)、“良相坡”(位于淇河、卫河、共渠交汇处,即“柳围坡”和“长虹坡”之间)这三个滞洪区~2021年7月发生洪水后,上述八大蓄洪区被启用(崔家桥、广润坡、良相坡、共渠西为自然漫溢,柳围坡、长虹坡、白寺坡、小滩坡为扒口分洪);设计蓄洪量9.12亿立方米,实际蓄滞洪水最多时达到了7亿立方米(超过百分之七十五)~~
 
上面提到的,位于汤河以南、与卫河相接的蓄洪区,为“任固坡”滞洪区;卫河上游共有九大蓄洪区,启用了八个,仅有“任固坡”没有泄洪~上面还提到了漳河与卫河之间的蓄洪区,它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以北,为“大名泛区”(该蓄洪区的“主体”部分1963年之后就未再启用;其内部人口众多,如果用于蓄洪,损失会很大,因此尽量不启用)~~
 
焦作市以东,大沙河南岸,有一“修武县”(属焦作市);其辖区北部为云台山景区(在大沙河以北),这一带属于卫河(大沙河)流域~焦作市以西的“青天河景区”则属于丹河(该河为黄河支流沁河的支流)流域,丹河从该景区中间穿过~~
 
江苏省北部,连云港市境内,也有一“云台山景区”,(按从西南至东北的顺序)由锦屏山、前云台山(南云台山)、中云台山、后云台山(北云台山)、鹰游山等互不连续的断块山脉组成;前云台山即《西游记》中的“花果山”;除锦屏山外的诸山,在明朝时(即“西游记”成书时)为海岛,由于黄河夺淮入海期间泥沙沉积,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它们陆续与大陆相连;其中前云台山与陆地相连的时间最早,而鹰游山至今依然孤悬于海中(人们建设连云港的港区,在其北侧修了一条海堤,它将鹰游山所在的岛屿与西面的陆地连接)~江苏、河南,都有“云台山”;除此之外,国内还有多座“云台山”(不下十几处),需要注意区分~~
 
3、河南省境内,卫河以东,属黄河流域,这里有一条黄河的支流“金堤河”(图中标了该河)~~
 
黄河下游泥沙沉积,抬高了河道,使其成为“地上河”,能汇入的支流很少(最大支流为山东的“大汶河”,这条河以后要提到);“金堤河”这条支流则有着特殊的来历~~
 
历史上这一带(现金堤河流域)为黄河频繁改道和泛滥的地区~为抵御黄河水患,人们修筑了多条堤坝,其中的一条比较完整、发挥作用的时间长,名为“北金堤”~1453年,为了引黄河水补给山东的运河(会通河),人们开挖过一条“广济梁”,这是后来金堤河的“雏形”~~
 
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该河位于山东,与古代的“济水”对应;并非图中所标的,河北省的“大清河”)经山东入海(此后的黄河河道一直延续到现在;1938年6月“花园口决堤”后黄河“南迁”,1947年3月又“迁回”,这是两次“人为”改道,相关历史这里就不讲了)~之后约有30年,黄河左岸(北岸)未修筑堤防;黄河一旦发水,左岸便漫溢,水涨至北金堤下,沿堤往东北流,冲刷出一道河槽~~
 
后来,人们在黄河以北修了另外两道堤,一条“新”的河流逐渐“定型”~1938年黄河改道南迁后,河流“完全形成”;黄河“回迁”后它成为了其支流~这条河平行北金堤往东北流,由“堤”而得名“金堤河”;古代的“北金堤”,成为了现在金堤河的北堤~~
 
1964年,国家调整了山东、河南两省的边界划分;金堤河下游的河段,以及其南面黄河的一段,被当成了“省界”~于是,金堤河与黄河之间的,狭长的“三角地带”,成为了,河南省向山东省“突出”的一块区域~~
 
黄河下游的河道“高”,汛期上游来水多,水位经常会高于金堤河的水位;如果此时金堤河流域出现强降雨,引发洪水,水无法通过河流排泄;因此,这一区域涝灾频发~为了防止黄河水倒灌,金堤河入黄河处建有闸门;闸旁建有提排站,可在金堤河水位低于黄河时,将河水提排入黄河~~
 
金堤河上游流经滑县(属安阳市),该县西邻卫河,两河在这里相距非常近~图中,金堤河和卫河相距最近的地方,就是滑县的城区~~
 
滑县辖区东南部有一“瓦岗寨乡”——这个地方非常有名,相关历史这里就不介绍了~~
 
滑县辖区的西北紧邻浚县(属鹤壁市)辖区,浚县县城位于滑县县城以北(略偏东)~前面讲过,浚县段卫河决堤的情况;决堤的地段(新镇镇彭村)在浚县辖区的西南部、滑县县城的西南方~~
 
浚县,古称“黎阳”;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前,袁绍领兵,经黎阳渡黄河——那时候,黄河从黎阳的东南流过(现在的浚县,西邻卫河)~古代,这里地势高,适合储存粮食;隋文帝时期建设的“黎阳仓”,一直沿用至北宋;公元617年,瓦岗军曾攻占该仓(前面提到的“瓦岗寨乡”,离这座粮仓非常近),开仓放粮~~
 
北宋时期,黄河改道,分成了数支;“主流”向北,至现在的天津;黄河淤塞了其西的永济渠(对应现在的卫河),改变了黎阳一带的地势~永济渠排水不畅,需要疏浚;于是,北宋末年出现了“浚州”,元朝初年黎阳县被撤销、并入浚州,明朝初年浚州降为浚县~~
 
“拜”黄河所“赐”,原先地势高、适宜建粮仓的黎阳,被后来地势低洼、易遭受洪灾的浚县取代~“疏浚”和“浚县”,其中的“浚”,虽然“字同音不同”,但字义是“相通”的~~
 
扯远了~下面由浚县“回到”其南面的滑县~~
 
金堤河向东北流,离开滑县,进入濮阳市境内——相关情况,涉及了下面要介绍的另一条河流,“马颊河”~~
 
 
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
3#

 
 
4、图中,漳卫河(这里提到的“漳卫河”,包括其下游的“卫运河”和“漳卫新河”)以南,黄河以北,还有两条大的河流(图中未画出);这四条河(漳卫河、黄河及两者之间的两条河)大致平行,都由西南向东北流,注入渤海~~
 
这两条河,北为“马颊河”,南为“徒骇河”;按“广义”划分,它们都属于海河水系~~
 
下文中讲的一些事与“马颊河”有关;因此,对这条河要格外注意~~
 
马颊河下游,有一条较大的支流,位于其南侧(即徒骇河北侧),由西南向东北流,在距入海口不远处,汇入马颊河~这条河名为“德惠新河”,又名“德惠河”~~
 
与之类似,徒骇河入海口附近,也有一条大的支流汇入~这条河名为“秦口河”,它位于徒骇河的左侧(西侧;从这里再往西北,为德惠新河流域);徒骇河的右侧(东侧)为黄河入海口地区~~
 
相关情况非常复杂,下面先简单讲几点(与本篇主题关系比较密切的内容)~其他内容(马颊河和徒骇河的历史)放到后面介绍(等展示了“照片”再详述)~~
 
由于“分两处讲”,“下面”和“后面”的内容,有所重复~“后面”要讲的东西很多,而且与本篇主题关系很“远”,但很有趣;主要是历史和地理方面的,不过,其中有几段,牵扯到了化学,以及一套名为“超理学”的“学问”——这“跑题”的程度,够高了~~
 
(1)金堤河流经河南省濮阳县的南部,这里有一座“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在此“公园”内,金堤河主流向东,分出了一条岔流向北,这条“岔流”即“马颊河”~~
 
马颊河由南向北,先后流经濮阳县和濮阳市市区(即濮阳市“华龙区”);之后折向东,再之后基本上保持着“东北”的流向~~
 
“四女寺”系列中提到过,西汉时,黄河下游有一条分支“屯氏河”,为后来卫河的一段;不仅如此,与“屯氏河”相关的,黄河改道的历史,与马颊河的形成有直接关系~这些情况后面会详述~~
 
(2)下文中将要提到一条连接漳卫新河和马颊河的人工河流“跃丰河”——这条河通到马颊河之后并未终止,它穿过马颊河,继续向南延伸,与德惠新河相接~~
 
除此之外,下文中还要提到另两条与马颊河相接的人工河~~
 
(3)徒骇河有一条支流“沙河”(位于德惠河的东南,徒骇河的西北);这条河原先比较长,名为“钩盘河”;后来人们治理这一带的水系,将其裁断,只保留了最下游的一段(汇入徒骇河的一段,即“沙河”)~~
 
“钩盘河”被“裁断”的部分(现在属于德惠河流域),与以前发过的,另外一篇,有直接关系~相关情况“后面”会介绍一些,“关键”内容本篇里不会涉及,等以后再讲~~
 
(4)“后面”会详细介绍“大禹治水”中的疏导“九河”;“九河”中有一条名为“钩盘”,此河与上面提到的“钩盘河”,应该不是同一条河,只是“同名”而已~~
 
“九河”中的“钩盘河”,与本篇的“主题”直接相关——下面要展示的照片,所拍到的,正是古“钩盘河”的河段(照片中的河流,现名“漳卫新河岔河”,俗称“岔河”)~~
 
当然,“历史”和“现实”对应起来,并不容易~“九河”中的“钩盘”,是否真的就是下面照片中的河流,说不准(已经过去了几千年,有些事没法搞清楚)~~
 
下文中要提到“钩盘河水库”——这片水域,就是照片中河流的“上游”~相关情况,本篇里不多讲,以后再说~~
 
(5)《尚书·禹贡》中记述了大禹治水和疏“九河”的情况,其中涉及了一个地名“大伾”,这与前面多次提到的“浚县”有关~~
 
“大伾”指“大伾山”;河南省有两处“大伾山”,一位于荥阳市西北部,一位于浚县以东;浚县的大伾山古代又被称为“黎山”,浚县的古名“黎阳”即由此而来(“阳”是因为此地在当时黄河的北岸)~~
 
《尚书·禹贡》里还提到了“洚水”(又作“绛水”,即现在的漳河)——这也与本篇的“主题”有关(下面照片中的“水”,有一部分,来自这条河)~~
 
“洚水”或“绛水”(也有写成“降水”的)所指的“对象”非常多,从古至今“变化多端”~所以,“后面”介绍时,会用“这里指漳河”来“表述”~~
 
(6)漳卫新河、马颊河、德惠河、徒骇河,它们的最下游(即临近入海口处),均流经无棣县;在该县辖区内,有一座“碣石山”~~
 
下文中介绍1996年洪水,“后面”讲“九河”,都要提到无棣县~~
 
由“无棣县”和“碣石”,可以牵扯到很多事,内容非常繁杂,多数与本篇的“主题”关系很“远”,不宜多讲~但是,其中的一些,与“后面”要详细讲的“禹贡”、“九河”、“鬲津河”、“马颊河”、“德惠河”、“漳卫新河”等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情况非常重要,需要在这里讲一讲,但与“后面”所讲的,在内容上,会有严重的“重复”~与“碣石”相关的内容,这里简单说一说,“后面”不“展开”讲了~~
 
“碣石”这处景观,首先让人想到的,是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很多别的名作里也有其“身影”,比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上面刚讲过的《尚书·禹贡》,同样是一篇涉及“碣石”的“名作”~~
 
《禹贡》中有“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河”,在古代“专指”黄河),又有“……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该句的“主语”为黄河)~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碣石”在古黄河入海口附近~~
 
《禹贡》中还讲了,大禹治水,疏“九河”(上面提到过;详细情况,“后面”会讲)~公元前602年(春秋时期),黄河发生大规模改道;在这之前,黄河的入海河道主要有两支,北支在今天津市附近入海,南支为“九河”中最南的“鬲津河”;有一段时间,“南支”为“主流”~~
 
“后面”讲马颊河的历史时,要提到“鬲津河”——马颊河最下游的一段河道,为古鬲津河的河道;“后面”还要讲到,1966年马颊河下游发生了“人为”的改道,原马颊河的老河道变成了德惠河下游的河道~~
 
由此来看,古鬲津河的下游,与现在马颊、德惠两河的下游对应~另一方面,无棣县的“碣石山”,恰恰位于这两条河之间(距离德惠河更近)~~
 
《禹贡》中提到的,入海口附近的黄河河段,有可能指上面所讲的“南支”,即鬲津河~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其中的“碣石”,就基本可以确定,是指现在无棣县的“碣石山”了~~
 
“后面”要讲,古鬲津河,对应现在的“四女寺减河—漳卫新河”——这与上面讲的并不矛盾~古鬲津河,上游河道废弃,中游河道被现在的漳卫新河“借用”;下游河道比现在的漳卫新河“偏南”,被唐朝开挖的马颊河和现代的德惠新河“借用”~~
 
“禹贡”中的“碣石”,现在并不能确定其位置;即使它真的就是无棣县的碣石山,也不能由此来对别的“名作”中的“碣石”进行“判定”~“碣石”到底指什么(是“石”还是“山”),究竟在哪里,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争议,没有确切的“答案”~~
 
关于“碣石”,说法多种多样,但比较可靠的只有少数几种~现在一般认为,碣石是“山”的说法,比是“石”的说法合理~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北部有一座“碣石山”;无棣的山,要比昌黎的,偏南数百公里~~
 
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登碣石,观海作诗~乌桓位于现在东北地区的西南部;由此向南走不远,就能到昌黎;如果是到无棣,那也太远了~~
 
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中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曹操“观沧海”的“碣石”,位于现在的秦皇岛一带~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昌黎县的碣石山~~
 
关于“碣石”的不同“说法”,每一种说法的具体内容,每一座“碣石”的具体位置和特征——这些情况,本篇里不讲;另外,与无棣县有关的一些事,本篇里也不讲;所有这些,都等以后再说~~
 
对上面“地图”的“补充介绍”,至此告一段落~~
 
 
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
4#

 
 
  七月二十五日下午四时,四女寺水闸开启(三座水闸,开启时间不同,有“先后”),漳卫河上游来水经节制闸、北进洪闸和南进洪闸,分别泄入南运河、岔河(上面地图中所标的“漳卫新河岔河”)和减河(上面地图中所标的“四女寺减河”)~~
 
  行洪之前,四女寺闸下游河道里水很少,两岸大片滩地裸露,有的河段接近干涸;开闸后,泄出的洪水,水位比下游高出一截;上下游的水面形成了一个“台阶”,河中出现了一道横亘的“白线”,自上游向下游推进~~
 
  下面这段文字,出自以前发的“四女寺”系列~~
 
  从2003年起,岔河的上中游河段进行了改造,河道被扩挖并引入干净的黄河水,两岸部分滩地被改建为公园;下游的水闸(七里庄闸)也被改建,平时关闭,起到了蓄水作用。这样,河道里的水不再流动,变成了一个水库。与之相应,四女寺的北进洪闸平时关闭,上游的污水通过减河排泄。即便是汛期,只要洪水不足够大,也不通过岔河排泄;而能够淹没滩地的特大洪水是很少能发生的。因此,“公园”基本上没有被淹没的危险~~
 
  岔河上中游河段改建成的公园,被命名为“锦绣川”风景区~2003年秋季,风景区建成,之前,河道里充满了上游排下来的污水~黄河水,先被引到岔河东岸的“钩盘河水库”(水从黄河引出后,经过了“沉沙”处理;“钩盘河”,上文中提到过,相关情况后面会详述),再排入岔河河道中~一开始,在岔河上游,京沪铁路桥和105国道公路桥(两座桥,铁路桥偏南,也就是,偏上游)之间,修建有一座橡胶坝,水库的水由此为起点,向北,延伸至七里庄水闸;橡胶坝上游的水位,反而比下游水库的水位低~后来,橡胶坝被拆除,七里庄闸所蓄的水,向南(也就是,向上游),一直延伸到四女寺北进洪闸下~~
 
  再后来,减河也进行了类似的整治~污水得到了引流和治理,袁桥水闸下游(距袁桥闸400至500米)修建了一座“滚水”式橡胶坝,坝上游蓄水(汛期,河水从坝顶溢流;枯水期,橡胶坝拦蓄河水;这样,坝的上游,可以保证全年有水),两岸滩地被改造,建成了一座“减河湿地公园”(又名“减河湿地风景区”)~~
 
  这两座“凭河而建”的“公园”或“风景区”,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年,岔河在城市的东郊,与市区还有一段距离;后来,市区扩展至河的西岸,河东建设了“开发区”;如此一来,岔河成了位于“市中心”、“穿城而过”的河流~减河成为“开发区”的“东界”;再后来,开发区范围扩展,“跨过”了减河~把经过城市的河段改造成公园,是城市建设中的一个步骤~~
 
  袁桥水闸,原本用于蓄水灌溉;建设“湿地公园”后,闸门永久性开启,水闸变成了公园中的一个“景观”,失去了“实用”意义~不利用该闸蓄水,而在其下游数百米处修建橡胶坝,这是因为它太偏“上游”,还是有别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近些年,建设橡胶坝或利用水闸,拦蓄河水,使河面变宽,并改造两岸滩地,把流经城市的河段改建成“公园”,这样的“城市建设”,在很多地方实施过~中国北方,枯水期河流缺水,因此这种情况尤其多~比如,流经太原市的汾河,流经洛阳市的洛河(这里的“洛河”,指的是“雒河”,也可以称其为“南洛河”),流经龙门石窟景区的伊河(距离洛阳市很近),流经临沂市的沂河(尽管沂河位于鲁南,一般不缺水),等等~~
 
  有两个这样的例子,与上面的“海河流域南部水系图”,直接相关~地图中,黄壁庄水库以下的滹沱河,三家店以下的永定河,被画成了“黄线”(也就是,汛期也难得有水)~石家庄市北郊,修建了“滹沱河滨水生态公园”,其西还有一座“太平河公园”(太平河,为滹沱河支流,流经石家庄市井陉县、鹿泉区、新华区,于长安区肖家营注入滹沱河)~北京市西南,丰台区,卢沟桥下游的永定河中,修建了橡胶坝;人们用各种方法“凑”水,注入河道(河底还要进行防渗处理),以保证,卢沟桥下常年有水(要不然,“卢沟晓月”的景观,就徒有虚名了)~~
 
  以上几段(“灰色字”),又是,与本篇主题无关,但与之后的“多篇”,有密切关系~下面回归“正题”~~
 
  建国(1949年)以来,漳卫河流域最大洪水发生在1963年,四女寺上游来水流量接近2000立方米每秒,下泄流量1350立方米每秒,恩县洼滞洪区接纳近7亿立方米的洪水(分洪流量最高达1000立方米每秒)~1971年至1976年,漳卫河流域进行了扩大治理,开挖了“岔河”(1971年10月动工,第二年春季挖成);1972年至1973年对四女寺水利枢纽进行了扩建,新建了向岔河泄水的北进洪闸~~
 
  附上从“另一处”得到的,1963年四女寺洪水流量数据~减河(设计850,强行1230),一开始1055,后来为1170,最大1290(出现这个“最大”流量,是因为,洪水后期,恩县洼滞洪区的水排入);南运河(设计400,强行450)一开始瞬间最大流量483,后控制在400~~
 
  在此之后,流域内最大洪水发生在1996年,四女寺闸下泄流量达1640立方米每秒(没有启用恩县洼滞洪区),其中岔河接纳洪水800至1000立方米每秒,是这条河自“诞生”以来的最大流量~~
 
  附上从“另一处”得到的,1996年四女寺洪水流量数据~闸上1690,岔河980,减河580,南运河100~不同地方给出的数据不一致,这很正常~~
 
  那场洪水,暴露了严重的问题:水利工程设备老化失修;河道淤积严重(河床普遍抬高了一米左右),泄洪能力远远低于起初的设计标准~四女寺闸上的水位达到了相当于原设计流量为3500立方米每秒的水位标准(实际流量为1640立方米每秒);而在下游,即便是泄洪能力最强的岔河,两岸滩地也全部被淹没,河面宽度增加了数倍,河水直逼两岸的大堤~~
 
  以上几段(1963年和1996年洪水的情况),“四女寺”系列里都写了~但是,这些文字,与本篇的“主题”直接相关,尽管“重复”,也必须有~~
 
  二〇〇三年修建“锦绣川”风景区,流经市区的岔河河道(长约10公里),蓄水后水面宽度达200米~原深河槽宽度仅有60米,宽度增加,一方面是因为下游水闸关闭,水位抬升,另一方面也有“扩挖”的因素——这对于提高行洪能力有作用,但非常小~河流的这一段,穿过市区,因此其上方建有多座桥梁;扩挖河道,桥的正下方是不能挖的~~
 
  从2003年至2021年,每逢汛期,上游来水均经四女寺南进洪闸排入减河;岔河(即“锦绣川”)基本上维持“静水”的状况~有几年,洪水流量比较大,北进洪闸开启,“锦绣川”变成了行洪河道~有些时候,水位上涨,没过了“公园”里“休闲娱乐”的区域~出现这种情况时,景区封闭,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监督,禁止游人进入“公园”(河堤以内的区域)~~
 
  但是,这些年,即使岔河行洪,流量也不是很大,也就一两百立方米每秒~2021年7月下旬及之后几个月发生的事,前所未有~~
 
  以上内容,大部分,并未“跑题”,但讲的是“历史”~下面回到2021年的“现实”~~
 
  七月二十六日上午,锦绣川风景区的岔河河段,水位比平时下降了很多(可能是因为,为了准备行洪,下游已开闸放水),河底大片淤泥裸露~临近中午,河中的一道“白线”自南向北缓慢移来,河面激起了白色的浪花,很多鱼被水流冲下~景区内很多游客趁机使用鱼竿或别的工具,过了一把捕鱼的瘾(行洪刚刚开始,因此“公园”还没有封闭)~中午,水流变得湍急,水位明显上涨;奔涌的河水撞在桥墩上,溅起朵朵水花~~
 
  之后的几天里,水位迅速升高,洪水淹没了全部滩地,逼近两岸的河堤~“公园”及其中的各种休闲娱乐设施,都浸在水面以下~景区封闭,河堤上有人执勤~~
 
  上一篇,“河堤内外”,从“河堤内”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原先生长在河边的树,此时已经成了“水生”(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的“红树”,适应“水生”;但这里的树可不行,被水泡,短时间能熬过去,长了就活不了了)~拍摄地点在“锦绣川”景区偏上游的位置(时间为8月4日下午),地势较高,因此公园内高处没有被淹没~而在下游,到了堤内,就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了~~
 
  八月三日下午(16时),四女寺上游洪水流量达到了928立方米每秒(闸上水位22.49米,警戒水位23.45米);南运河下泄流量96.3立方米每秒(闸下水位19.88米,警戒水位20.20米),减河下泄流量398立方米每秒(水位22.42米,警戒水位22.71米),岔河下泄流量434立方米每秒(水位20.90米,警戒水位22.96米)~此时,下游,漳卫新河庆云闸处流量为659立方米每秒(闸上水位7.57米,警戒水位9.50米)~~
 
  这次的洪水,主要来自河南省的卫河上游地区~漳河的来水不多(7月23日17时,岳城水库下泄流量100立方米每秒,21时增至300立方米每秒;漳河流至与卫河汇合处时,流量会有所减小),两河汇合后流量增加的幅度不大~一个多月之后,出现了另外一种状况——这是“后话”,这里先“打住”~~
 
  四女寺减河自南进洪闸下流出后,先向东南流,后折向东北(再之后与岔河汇合为漳卫新河),形成了一个“拐弯”(这并非天然的“河湾”,它有特殊的来历,以后再讲)~在这个“拐弯”处,有一条人工河道“沙杨河”,向东南,通向马颊河(前面讲“海河流域南部水系”时,介绍了这条“马颊河”)~往下游(自西南向东北),漳卫新河先后流经乐陵市(乐陵,县级市;其中的“乐”音“lao”,四声)和庆云县(前面提到了“庆云闸”);乐陵有一条“跃丰河”(1958年开挖,取“大跃进”和“丰收”之意),庆云有一条“漳马河”,两者都是连通漳卫新河和马颊河的人工河道(“漳马河”就是由此而得名)~~
 
  为了缓解漳卫新河的泄洪压力,7月27日,减河与沙杨河之间的程官屯闸开启~7月31日,沙杨河分洪流量达到了60立方米每秒~8月1日,位于乐陵和庆云境内的两个闸门先后开启,漳卫新河洪水分别通过跃丰河和漳马河,被分流至马颊河;这两条河的最大分洪流量均为30立方米每秒~这样,漳卫新河经三条线路向马颊河分洪,总流量最大时达到了120立方米每秒,占到了洪水总量的七分之一(120乘以7,840)~漳卫新河洪峰由此而得到了有效削减~~
 
  按之前漳卫河流域治理的设计,四女寺行洪流量为3800立方米每秒(岔河2000,减河1500,南运河300),校核流量(强迫行洪流量)为5000立方米每秒(岔河2800,减河2200;南运河400,最高450,但在这里“不予考虑”)~但是,实际行洪能力,远达不到这种程度(前面讲过,1996年,四女寺,1640的流量,水位却达到了原设计3500的标准)~~
 
  一九九六年洪水,8月4日,漳河上游,岳城水库入库洪峰流量达8910立方米每秒(水库下泄最大流量为1500立方米每秒;到下游,流量减小,有水库调蓄的原因,河道本身的“缓冲”也起了作用)~下游不可能有如此之高的流量,如果有,那将是天大的灾难~~
 
  一九九六年八月初(2日至4日),漳河流域平均降雨121mm,最高305mm(匡门口站);卫河流域平均降雨244mm,最高544mm(土圈站)~8月5日至11日,位于漳卫新河入海口附近的无棣县,平均降雨量为264mm(这几天里有两次大暴雨)~8月9日,漳卫新河洪峰到达无棣县,15日达到顶点,辛集闸(漳卫新河入海前最后一道闸)水位7.25米,流量为1390立方米每秒~~
 
  当时,漳卫新河下游(直至入海口),堤防全线告急~很多人在堤上执勤,多段堤防被加固~~
 
  一般的规律,越到下游,河道越宽阔,泄洪能力越强;从上游下来的洪水经河道“缓冲”,流量变小~因此,到了下游,防洪压力应该变得越来越小才对~即便洪峰来时,正逢下游出现强降雨,也不至于让局势如此“紧张”~~
 
  四女寺水利枢纽于1973年完成扩建后,曾经遭遇过数次流量超过1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比如,1982年,1996年)~2021年夏季的洪水不到“一千”(注意,这里指的是“夏季”;以后会对此专门解释),相对来说并不是太大,形势就已经非常紧张,需要对漳卫新河“分洪”以缓解压力~1996年更是出现过“险情”~由此来看,漳卫新河的防洪标准,距离“安全”,还差得远~~
 
  本篇的文字非常多(这是为了,让以后各篇里的文字少一些),但最需要展示的还是“照片”~下面介绍与“照片”直接有关的情况~~
 
  照片是在一座公路桥上拍的,桥下为岔河“锦绣川”段~拍照时间为2021年8月6日傍晚~~
 
  河水的情况,与1996年8月相似~当年的洪水,流量超过800立方米每秒,这次只有那次的一半,但水位只是比那时略低~~
 
  景区的河段被扩挖过,这增大了水流的“断面”~水位接近,“断面”相差不大,流量却只有一半——与1996年相比,这次的流速要慢得多~~
 
  上游下来的洪水,裹挟着泥沙,从近处看,颜色为“浑黄”~从高空俯瞰(根据飞机“航拍”的照片),河流,就好像,一条“猩红”色的带子,把大片的绿色(时逢夏季)从中间一劈两半~~
 
  下面照片中的水看起来不太浑(可能是因为,天快黑了,光线太暗),呈暗绿色;凑近了看,为黄褐色~~
 
  主河道的两岸,原为种庄稼的滩地,改造为“公园”后,地面上铺了瓷砖,水边修了木质的长廊,道路两旁遍布花草,景区内有很多座椅、健身器材及其他休闲娱乐设施~此时,这一切,都位于水面以下两米左右的深处~树木,有些可以“探头”,有些已经有“半个头”被水淹没~~
 
  下面展示照片~~
 
 
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
5#

 
 
从桥的北侧,由西向东上桥;往北(“下游”方向)拍,桥下的水,在照片中,流动方向为“自下而上”;首先拍的是河的西岸~~
 

 
往东走了一段;那些“顶棚”,距离“正常时期”的河岸很近~~
 

 

 
河西岸,树木浸在水中~~
 

 

 
往河东岸方向拍;近处,水逼近河堤;远处,开发区,高楼林立~~
 

 
向东,到了接近桥中央的位置;往北拍,可以看到远处的桥~~
 

 
把镜头前推,可以看到,有好几座桥,在照片中“重叠”在一起~~
 

 
桥下的流水(在照片中,水流“从下往上”),呈“猩红”色~~
 

 
“浑黄”至“暗绿”,泛着泡沫~~
 

 
前推镜头看河东岸~~
 

 
前推镜头看河西岸;那里有一个很大的显示屏,它的下面是舞台,对面是看台(由高到低,多层);坐在看台上,可以欣赏舞台表演,或者观看电视节目(屏幕中播放的内容)~而今,看台和舞台都淹没在水下~舞台的位置低,被看台围绕,可以称之为“舞池”;但现在它变成了“水池”~~
 

 
 
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
6#

 
 
向南,穿过公路,到了桥的另一侧(南侧),这里朝向河流的上游~下面这张,拍的是河的西岸~远处,高楼林立,有建成的,有在建的;近一点儿的地方,有一座电塔(照片中,其位置,与一座楼“重”了,因此不大容易看出来),其前后“伸”出了多条电线;再近一些,桥西侧,路边,高处的广告牌,非常显眼;再近,河堤以内,水淹没了大部分的滩地,距离堤脚不远了~~
 

 
在河正中间,往上游方向(南方)拍~远处有一座斜拉桥~与再下面的两张相比,这张中的景物有些模糊~~
 

 
河东岸~~
 

 
河西岸~前面两张,可以与下面这张“拼接”,形成一幅横向的“长卷”;用“广角”,或者用手机的“横向移动拍摄”功能,可以直接拍到那样的照片;但不管“拼”还是“拍”,都不想弄~~
 

 
前推镜头看河东岸~~
 

 
前推镜头看河西岸~右下角为“无意”拍到的桥栏杆~~
 

 
河西岸,往下方拍,天空倒映在水面上~~
 

 
前推镜头拍远处的斜拉桥;其“前方”(北方)还有一座桥,非常低矮,不是供“人行”的~~
 

 
天空,与上上张照片的“倒影”相对应;落日余晖在云间形成一道道光柱~~
 

 
斜拉桥,河西岸;这张主要表现是天空和云~~
 

 
横穿马路,回到桥北侧(车流密集,车速飞快,过路非常危险),向东拍河水~照片中,水流方向为“由右下至左上”~~
 

 
向西行,准备下桥,最后拍一张~照片中拍到的不是“原本”的河面,而是涨水后被淹没的西岸滩地(已被改造为“公园”),树丛的“另一边”(右上方)才是主河道;可以看到左上角有一座桥(前面的照片拍到过),它是从拍照位置往下游(往北)的第一座桥;由被树干挡住的草(位于照片下方),可以看出河水的流向~~
 

 
  以下三段中,“前后”的两段,其内容,并未“跑题”,但大部分是从网上复制过来的,所以“标灰”~~
 
  三天之后(8月9日),上游来水流量减小,岔河水位随之下降;两岸滩地,逐渐露出了水面~“锦绣川”风景区内,河岸边的广场、道路、设施、绿化植物,等等,均被大量的淤泥和垃圾覆盖~景区立即组织开展清理恢复工作,范围从“堤上”到“堤下”,从“重点”到“边角”,从“大道”到“小路”,从“绿化”到“设施”;清理时使用了大型多功能洒水车、小型汽油机水泵、高压冷水冲洗车等设备,辅以人工~另外,景区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全面隐患排查,整改完善之后,还组织了统一集中的消毒杀毒~~
 
  一个多月之后,上面所述的,景区“清理恢复工作”,被证实为“搞笑”~其原因,后面各篇里会详述,但如果仔细看了本篇,也完全可以猜得出来~~
 
  八月十六日起,景区进行了部分开放,市民可以到内堤以外区域游玩;但是,行洪尚未结束,危险仍然存在~高水位致使河岸边部分道路塌陷、地面坑洼湿滑、休闲设备损坏,相应的电力设施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景区在各出入口设置了提示牌,在内堤各入口拉上了警戒线,要求市民近期不要到内堤区域游玩,更不要在河岸边逗留;恢复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景区将逐步对外开放~~
 
 
 
 
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
7#

 
 
马颊河和徒骇河的历史
 
1、马颊河的形成过程
 
西汉时期,黄河流经今山东西部和河北南部,在今天津市以南入海~西汉后期,黄河屡次决口和改道,并分出多条岔流~其中一条在原黄河河道以西,向北流,名为“屯氏河”;该河的一段,其位置,与今卫河的一段相当(这一点,“四女寺”系列,在介绍卫河历史时提到过)~~
 
之后不久,屯氏河的左岸和右岸又分出多条岔流;偏西(左岸)的有多条,其中一条一度成为黄河的主流;偏东(右岸)的有两条,其中偏南的一条名为“笃马河”~~
 
屯氏河不久之后就废弃了;西汉末年,黄河发生了向南的大规模改道,上述河道,大多数,在那时,也都废弃了~屯氏河东的原黄河河道废弃后,原屯氏河右岸的两条分支(上面提到的),穿越黄河故道,继续向东北流~~
 
“黄河改道”的历史,以后再讲;这里是要引出“笃马河”这个概念~~
 
公元700年(唐“久视”元年,武则天在位期间),为了分泄黄河洪水,人们开挖了一条河道,上游沿用原笃马河的河道(屯氏河右岸偏南的分支),中下游沿用屯氏河右岸偏北的分支,入海口一段沿用古鬲津河(这条河后面会专门讲)的河道;这条河被命名为“马颊河”——其“得名”的由来,下面会讲~~
 
马颊河中游的南岸,有一条支流汇入;该支流的河道为古笃马河故道(古笃马河上游河道变成了马颊河的上游河道,而马颊河中游河道在古笃马河以北),因此而得名“笃马河”~~
 
前面讲过“金堤河”的历史及其与马颊河的关系~马颊河比金堤河形成早,现在却以金堤河为最上游的水源——这不奇怪,河流是处在不断的变迁当中的~~
 
2、徒骇河的形成过程
 
这条河由古代的“商河”和“土河”演变而来~~
 
春秋之前,黄河北流至今天津一带入海(公元前602年改道东移)~黄河以东,有多条岔流,其中有两条比较大且流经现在的山东省;偏北的一条名“漯水”,又名“漯川”、“漯河”;偏南的一条为“济水”(此河的情况以后会详细讲)~~
 
“漯水”,为今徒骇河的“前身”;这里的“漯”音“ta”(四声),其来源与含义都同“湿”(“shi”,一声)~~
 
“漯”这个字用作河流名称,还有另外一个读音“lei”(三声),指的是另外一条古河流;该河又名“治水”,对应现在的“桑干河—永定河—海河”~这里的“漯”字也是,有“专门”的来源~~
 
“漯河市”,位于河南中部(略偏南),其中的“漯”音“luo”(四声),其来源为“螺”(所以这个“漯”原本读二声,后改为一声,再后来才改为四声)~当地有河流环绕,呈“螺”形,由此产生了一个地名“螺湾”,后来演变成了“漯河”~~
 
三个读音,每个读音对应一个“字义”,字形却相同(都是“漯”)——这是三个完全不同的字,来源不同,只是碰巧“写法”一样罢了~~
 
还有类似的例子~比如,“钫”字有两种意思:“古代的一种方口青铜器”,“一种化学元素”~尽管都是读“fang”(一声),但两种字义毫不相干(都与金属有关,所以都是“金字旁”,但不能由这一点把两种“含义”联系上),来源完全不同,产生的时间相距甚远(一为古代,一为现代)~这是两个不同的字,只是碰巧,读音相同,进而导致了“写法”相同~~
 
音有可能相同(比如“钫”),有可能不同(比如“漯”),意义、来源完全不同,只是“写法”一样,这是“同形字”~从本质上说,它们是完全不同的字,写法相同仅仅是巧合~~
 
“钫”所指的化学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角~从“理论”上讲,它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其“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钫)为最强的碱~然而,钫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寿命”非常短(最稳定的同位素,钫223,半衰期只有21.8分钟),因此很难研究其“真实的”化学性质~~
 
从“化学”的角度研究,情况并不像上面说的那么简单~受“相对论效应”等因素影响,钫的金属性不如铯,金属活动性更是弱于钾和钡~按现在的化学概念,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铯”,“一般意义”上最强的碱是“氢氧化铯”~~
 
趁机再普及一点儿化学方面的知识~何谓“一般意义”?不直接解释,举几个例子就能讲明白~不说“碱”,说“酸”~按照“一般意义”,高氯酸是最强的酸,“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有一个“解释”——高氯酸是最强的“含氧酸”;但是,这里的“含氧酸”,同样的,也要加上“一般意义”这个“限制词”——并不是,只要含有氧元素,就可以被称为“含氧酸”~含有氧元素的酸,酸性强于高氯酸的,多了,比如硫酸的多种衍生酸(三氟甲磺酸,氟硫酸,氟锑磺酸,等等)~“非含氧酸”中,最强的是氢碘酸(同样,这里提到的“非含氧酸”,也要加上“一般意义”这个“限制词”——并不是,不含氧元素就可以被称为“非含氧酸”),它与高氯酸,哪个酸性更强,说不准(这里不说“氢砹酸”;“砹”跟上面讲的“钫”一样,是放射性元素,寿命非常短;最稳定的同位素,砹210,半衰期为8.1小时)~~
 
目前已知的,最强的酸,为“六氟锑酸”——该物质不含氧,但不是“一般意义”的“非含氧酸”;其酸性是纯硫酸的“二乘以十的十九次方”(在“2”后面添19个“0”,即“两千亿亿”)倍~~
 
网络上,有一段时间,流行一套名为“超理学”的“学问”;其中最早和最“风行”的“学科”为“超理化学”~相关的“化学”理论中,经常提到“锑”这种元素(该元素的符号为“Sb”;“超理化学”中总提及这种元素,与此有关),也经常提到“氟”元素,还经常提到一些“亿亿倍”的“化学性质”~这些“理论”,乃至整个“超理学”,全都是,胡编乱造,胡扯八道~不过,上面两段所提到的化学物质(其中很多与“氟”和“锑”有关),以及它们的化学性质(包括“亿亿倍”),则完全是,真实的~~
 
扯远了~下面回归“正题”~~
 
前面提到了,西汉后期,黄河频繁决口和改道——“漯水”的河道因此多次被黄河侵占~西汉末年(王莽在位期间),黄河发生大规模改道,南移至今山东省境内,“漯水”完全被黄河湮没~~
 
西汉后期,为了宣泄黄河洪水,人们开挖了一条“商河”;但到了西汉末年,这条河就起不到“分黄”的作用了~~
 
唐朝末年,黄河在山东境内发生了改道,商河流路被堵;人们在黄河和商河之间开挖了一条新的泄洪河道“土河”~~
 
金朝(南宋)时期,黄河河道南移(夺淮),但屡次决口北侵;在此期间,人们将“商河”和“土河”连接起来,以发挥更大的防洪排涝作用~~
 
明代中叶,商河、土河合流,一条完整的、“大规模”的河流形成了~明代后期,这条河被“定名”为“徒骇河”~其“得名”的由来,下面会专门讲~~
 
前面讲过,徒骇河入海口附近,左岸有秦口河汇入,右岸为黄河入海口地区~这“一左一右”,各有“奥妙”~~
 
先说“右”~黄河,特别容易“侵犯”别的河流,而且在其入海口附近改道非常频繁~1904年,黄河向北决口改道,堵塞了徒骇河入海口以上的一段河道;徒骇河被迫往左改道,经一条名为“套儿河”的河流入海~因此,在这次改道之后,徒骇河最下游的一段又被称为“套儿河”~~
 
再说“左”~首先,秦口河就是汇入了“套儿河”~其次,秦口河左岸(西岸)有两条小河,南为小米河,北为朱龙河;两者都以德惠新河为最上游的水源,从德惠新河“分流”,向东汇入秦口河;这两条河虽然小,但很有“来头”——都曾经是黄河故道(这只是传说,不一定准确;反正现在这两条河的河道都是人工挖的,非常顺直,实际上就是“水渠”)~~
 
小米河,原名“萧米河”,又名“笃马河”——前面讲过,笃马河,上游“变成”了马颊河,中游成为了马颊河的支流;那么,古笃马河的下游,是否就是这条“小米河”呢~~
 
朱龙河,原名“覆釜河”——不说别的了,只提示下,“覆釜河”这个“名字”,后面要专门讲~~
 
3、德惠新河的由来
 
这是一条用于防洪排涝的人工河,开挖于1968年(1970年竣工)~~
 
开挖这条河,是为了解决马颊、徒骇两河下游一带(两河之间区域)的排水问题~~
 
这条河的上、中游为人工开挖,下游借用了原马颊河的河道——这与之前马颊河的一次“改道”相关~~
 
马颊河下游的北侧,原有一条排水沟,开挖于1957年(1958年扩建),名为“麦河干沟”~1966年,马颊河下游改道,人们在原河道北侧开挖了新河道;其最下游一段借用了麦河干沟的下游段,人们对其进行了扩挖~新河道南侧的老河道,之后成为了德惠新河下游的河道~~
 
马颊河中游的南岸,有一个“丁庄”(原先是“丁庄乡”,后来改为“丁庄镇”);其西面偏北、东面偏南,各有一座水库,分别叫“丁庄水库”(又名“仙人湖”)和“丁东水库”(又名“得月湖”)~这两座水库里的水来自于黄河,马颊河提供不了那么多的水量~马颊河在丁庄水库的北侧流过,并在这里分成了南北两支,北支为主流;两支各自向东北流了十几公里后,又重新汇合~~
 
马颊河中游的“分流”,与下游的“改道”比起来,“规模”小得多,情况也简单得多;不过,其历史很久远(那两个水库的历史则非常短),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左、右(北、南)两个分支,哪一支也没有废弃~~
 
马颊河与徒骇河之间,原有一条河流;其支流众多,“像卧龙一样盘踞”,故名“盘河”;其河道弯曲“如钩”,因此又被称为“钩盘河”;这条河还有一个“别名”,叫“沙河”(下面要讲到,其最下游一段,河流“本身”和“沙河”这个名字至今依然“保留”)~~
 
后来,人们对这一地区的河流进行整治;这条“钩盘河”过于弯曲,而且“走向”对治理这里的水系不利;因此它不适于通过“改造”变成一条“完整”且“正规”的排水河流~~
 
于是,它被裁成了多段~上游的一段,成为了德惠新河上游的河道~中游变成了多个“断续”的水域;一部分河道被填平,成为了农田;一部分变成了水洼、水塘、小湖——其中只有“静水”;一部分变成了小水沟——有“流水”,但很少;一部分被后来新挖的水渠“借用”(这些水渠,有些是德惠新河的支流;这一区域的大部分流水,最终都汇入德惠新河)~下游的一段为“沙河”的河道,该河最终汇入徒骇河~~
 
这条“钩盘河”,是条非常“小”的河流,而且已经近乎“消失”,本来不值得专门讲~之所以要提,是有特殊原因的~~
 
其一,河流的“名字”~跟“马颊”、“徒骇”一样,“钩盘”也有特殊的由来;下面要专门介绍这几个“河流名称”~~
 
其二,这条“废弃”的河流,与此前发过的,另外一篇,有密切的关系~具体情况,以后再讲~~
 
 
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
8#

 
 
4、关于“大禹治水”疏“九河”
 
许多古籍里对此有记载~《尚书·禹贡》(“禹贡”为战国时魏国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描述了古代中国的地理情况)中有“九河既道”,又有“(大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洚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厎,音义皆同“砥”~汭,音“瑞”,意为“河流会合或拐弯处”;洛汭,指洛河(雒河,南洛河)入黄河处,又指洛阳一带地区~伾,音“pi”(一声),意为“众多”、“势盛”、“有力”;“大伾”指“大伾山”,其中的“伾”意为“山岭重叠”;河南省有两处“大伾山”,一位于荥阳市西北部,一位于浚县(古黎阳)以东(古称“黎山”)~“洚水”,又作“绛水”,这里指漳河~“大陆”,指“大陆泽”~~
 
古代的黄河,进入华北平原后向北,流经今冀南,过“大陆泽”(该湖位于今滏阳河流域;明朝时它分成了“一南一北”两个湖,南湖仍然叫“大陆泽”,北湖叫“宁晋泊”;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这两个湖才完全消失),继续向北,流经今冀中,然后拐向东,在今天津一带入海~在这条“主流”以东,又分出了多条岔流,分别向东,流入渤海,此即“九河”~~
 
《尔雅·释水》:“徒骇、太史、马颊、覆融、胡苏、简、洁、钩盘、鬲津,九河。”~这里的“九河”按“从北至南”的顺序排列,“覆融”(“融”本作“鬴”)即“覆釜”~~
 
“九河”中,徒骇、马颊、覆釜、钩盘这四个名字(不包括“鬲津”),上面提到过——注意,是“四个名字”,而不是“四条河流”~下面分别介绍下这“四个名字”的由来~~
 
徒骇——禹(大禹)治此河,用工极众,沿河工难,众徒惊骇(众徒,治河的众多劳工),故名徒骇~~
 
马颊——河势上广下狭(上游宽下游窄),状如马颊(马脸)~~
 
覆釜——“水中多渚,往往而处,形如覆釜”~~
 
钩盘——“水曲如钩,流盘桓也”~~
 
前面也提到了“鬲津”,但其情况与上面介绍的“四个名字”,完全不同~~
 
前面给出了“海河流域南部水系图”~其中的“四女寺减河—漳卫新河”,就是古代的“鬲津河”;漳卫新河,现在是山东、河北两省的边界~~
 
关于“禹疏九河”,存在着很多疑问和争议,但与“鬲津河”有关的两点是确定的:第一,鬲津河的位置;第二,鬲津河是“九河”中最南的一条~~
 
既然如此,徒骇、马颊、覆釜、钩盘这四条河,怎么可能在鬲津河以南,怎么可能位于现在的山东省~~
 
看起来让人感觉懵,其实事情并不复杂~~
 
首先,现在的徒骇河和马颊河,相关情况毫无争议:都是“借用古名”;河流本身,与古代“九河”中的“徒骇”和“马颊”,没有任何关系~~
 
前面已经介绍过,现代徒骇河和马颊河的由来~徒骇河是由“商河”和“土河”演变而来,因此曾被称为“土伤河”(土商河);借用“徒骇”这个“古名”,应该是因为“音”~唐代开挖的“马颊河”,一方面与古“笃马河”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也有古“马颊河”的特征;这些,都有可能是这条河借用“马颊”这个古名的因素~~
 
“上广下狭,状如马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人们对马颊河进行过大规模的疏浚和治理(前面提到过一些相关的情况,比如“德惠新河”的由来),之前此河就是这样的特征;也就是,“名”与“实”相符~~
 
其实这并不奇怪~这一带地区,属于华北平原,很多河流都是这样~河道上游宽下游窄,汛期上游来水多,下游河水宣泄不畅,极易泛滥成灾~比如,治理之前的卫河,就是如此~南运河(漳卫河在四女寺以北的分支),为古卫河下游的河段,河道非常狭窄;汛期,卫河上游的来水量,经常远超南运河的泄水能力;所以现在要由漳卫新河承担主要的泄洪任务~~
 
“钩盘”和“覆釜”的情况,现在没有“最终结论”,但基本上可以确定,跟“徒骇”和“马颊”一样——都是“借用古名”~~
 
前面详细讲了,位于德惠河与徒骇河之间的“钩盘河”~跟“马颊河”情况相似,它的“得名”,也是根据河流的特征~~
 
按照古“九河”的位置和“次序”,钩盘河应该位于鬲津河以北,且在“九河”中与鬲津河最接近~~
 
这条“九河”中的“钩盘河”,其中有一段,至今犹存——就是“海河流域南部水系图”中,位于“四女寺减河”西北的,“漳卫新河岔河”~~
 
虽然从大禹治水至今,过去了四千余年,河流在此期间有过特别复杂的变迁;但是,“漳卫新河岔河”的前身“钩盘河”,与徒骇河支流“沙河”的前身“钩盘河”,应该可以认定,不会是同一条河~~
 
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的原“覆釜河”,据说曾经是黄河故道,其上游段早已淤废;下游段经人工开挖和治理,上连德惠河,下接秦口河,现名为“朱龙河”~那么,这条“覆釜河”的“上游”,究竟在哪里~~
 
“九河”中的“覆釜”,比“钩盘”还要偏北很远(中间隔着“胡苏”、“简”、“洁”);如果它与现在德惠河以东的“朱龙河”为同一条河,那得“跨越”多少条河~~
 
这条“朱龙河”,应该是,古人看到这条河“水中多渚”、“形如覆釜”,联想到了“九河”中的“覆釜”,便“借用”古名为其命名~~
 
古黄河在今河北省中部向北流,然后拐向东,在今天津一带入海;“九河”中最南的鬲津河,基本沿现在山东河北两省的边界(即现在的漳卫新河)~因此,“九河”应该位于今天津以南的河北省东部地区~公元前602年(春秋时期),黄河发生了大改道,河道“东移”了很远~“九河”此后迅速淤废~西汉初年,“九河”几乎完全消失~此后,很多人到这一带考察,根据自己所发现的“古河道遗迹”,推测古“九河”的情况,出现了多种说法~~
 
按照“次序”,古“徒骇”为“九河”中最北的一条,那它究竟是古黄河的“主流”,还是从“主流”往南的第一个“分支”(“正确答案”好像是“前者”)~~
 
数千年以来,河道有过无数次变迁~那么,会不会,鬲津河比现在的漳卫新河偏南~可以进一步怀疑——《尔雅·释水》中对“九河”的“排序”也许并非“自北向南”;再进一步怀疑——这部著作可能有误,“九河”根本就不是按那个“次序”排的~因此,有可能,鬲津河,本来就不是“九河”中“最南”的;现在的山东省北部,古代确实有“九河”经过(比如“钩盘”和“覆釜”)~~
 
与其怀疑这些,还不如怀疑“九河”本身~~
 
现在,人们一般认为,“九河”不是“九条”河,而是黄河下游许多岔流的总称;“九”并非“确数”,其意为“多”~因此,先不管“排序”;给出“九条”河流的“名称”,这本身就不对(当然,这也有“好处”——为后来的,“真实存在”的河流“命名”)~也有可能,这“九条”河确实存在过,《尔雅·释水》的编著者,从“多条”河中,按自己的理解,列出了其中“九条”的名称~~
 
还有一种猜想——“九”既非“数字”,亦非“多”~虽然没有现代的测量手段,但古人已经能够了解黄河的大致流向~也许,“九”,指的是黄河的“形状”~现在经常说,黄河,在地图上,呈“几”字形~虽然黄河(主要是下游段)经常改道,但“总体上”一直呈“九”或“几”状~因此,“九河”其实就是指黄河~~
 
前面提到了,唐代开挖的马颊河,其最下游,沿用了古鬲津河的河道(有些河段可能对应现在的德惠新河);鬲津河,即现在的漳卫新河,其河道在马颊河以北(与德惠新河相比,要“更”偏北)~~
 
以上两种说法似乎“矛盾”~公元前602年黄河改道之后,鬲津河就废弃了;之后过了那么多年,河流出现过无数次变迁;现代的马颊河(以及德惠新河)和漳卫新河,哪一条,其下游河道,与古鬲津河更接近,说不准(即使是德惠新河对应古鬲津河,也不能证明“沙河”就是“九河”中的“钩盘河”,因为这条河比德惠新河更偏南,是“现代”徒骇河的支流)~~
 
可以对“矛盾”进行“调和”~也许,漳卫新河,上游与古鬲津河对应,下游河道要“偏北”;所以鬲津河下游的河道会被马颊河沿用~当然这只是猜测,“对不对”不管~~
 
现在,马颊河中游的南侧,有一条名为“新鬲津河”的河流——虽然可以由“名字”产生“联想”,但这跟上面讲的并无关系(唐代开挖的马颊河,“最下游”沿用古鬲津河的河道,这与“中游”何干)~“新鬲津河”为人工开挖,流经“丁东水库”(即“得月湖”,相关情况前面讲过),从北侧汇入“笃马河”(前面讲过的,马颊河中游的支流)~~
 
古渤海的海岸线要比现在偏西很远,由于河流(主要是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原先的海变成了陆地~渤海以西,很多河流,其下游流经的地段,在古代,是海洋~古代的河流,是不可能流经这些地区的~因此,这一地区很多河流,探究其“下游”与古代的哪条河对应,这没有多大意义~~
 
前面提出过一个疑问,“小米河”是否对应古“笃马河”的最下游~这有可能;但也有可能跟上面讲到的那几条河一样,叫“笃马河”,是借用古名~反正,现存的小米河及其北的朱龙河,都是人工开挖的河道;流经的地区,在古代可能是海洋~古代这两条河是什么情况,其“上游”对应古代的什么河流,相关的传说是否真实(比如“黄河故道”),这些事,这里就不去“考证”了~~
 
但是,有些事是很容易搞清楚的~不管古代的“鬲津河”是怎样的路线,现代的“四女寺减河—漳卫新河”,是在一条黄河故道的基础上修建的,这一点确切无疑~~
 
这条黄河故道,俗称“老黄河”;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利用它为卫河分水,此时距春秋时期的黄河改道已过去了约两千年;它是否就是古鬲津河,这一点,也许有疑问~~
 
前面提到过,西汉末年(新朝,王莽在位时),黄河改道,在今山东一带入海(改道前在今天津市以南入海;改道后的路线与现在的徒骇河接近,大部分位于徒骇河以北)~东汉时,这条河道稳定下来,并一直延续到唐朝末年~~
 
北宋时,黄河改道;“主流”向北,到今天津的位置后向东入海,它占用了部分“御河”(隋朝开挖的“大运河”中的“永济渠”,现在的卫河)的河道,最下游(在今天津一带)占用了今海河(当时有一条“白沟河”,它是宋辽两国的边界,故又称“界河”;其下游段为今“海河”,上游段为今海河的支流“大清河”)的河道,被称为“北派”;另有一股向东,占用唐朝开挖的马颊河的河道,经山东入海,被称为“东派”,俗称“二股河”~再之后,黄河最著名的改道,就是南宋时期的“夺淮”~~
 
北宋时期的“东派”,存在时间很短,仅有39年(1060年至1099年);如果时间太长,“现代”的马颊河就不存在了(会被黄河淤废)~“北派”的路线多变,存在时间也不是很长;南宋初年黄河开始向南“夺淮”,北流就此结束~因此,“御河”没有被淤废,后来成为了“卫河”;海河也没有被淤废,至今仍存在于天津~~
 
春秋期间黄河改道,之后的鬲津河没有再度成为黄河的“主流”~北宋时黄河的“东派”(马颊河)在鬲津河以南,二者很接近;鬲津河当时可能是“东派”的一个分支~明朝时期开挖“减河”,借用“老黄河”(鬲津河)的河道,这条河两千年以来应该不会一直干着;否则河道会“形迹全无”,无法利用了~~
 
大禹治水,疏通了“九河”;其中,在治理“徒骇”的过程中,留下了动人的故事~~
 
现在的徒骇河,流经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由此而下,流经了一个县级市“禹城”~~
 
大禹治理的,“九河”中的“徒骇”,与现代的徒骇河毫无关系;现代的徒骇河边有一座因大禹而得名的城市,但“禹城”这个名字来得并不“假”~~
 
前面介绍过,现代徒骇河的前身,为古“漯水”~《孟子·滕文公上》中有一段——“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瀹,音“yue”(四声),意为“浸渍”、“煮”、“疏导”、“水清”;这里意为“疏导”~~
 
现代徒骇河边的禹城市,与“九河”中的“徒骇”无关,却与大禹治理过的另一条河“漯水”有关~~
 
禹城及其周边一带,古称“祝”,西周时这里有一个封国(即“祝国”),后来这里被称为“祝柯”,秦朝时设祝柯县,汉朝时改称祝阿县;该县西南30里处有“禹息故城”,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唐玄宗李隆基为纪念大禹治水之功,改祝阿县为禹城县~~
 
在本篇发表之前不久(2022年3月),禹城市发生了一次新冠疫情(3月10日开始报告确诊病例),“起源地”为“某电子厂”(真实名称为“提艾斯科技有限公司”)~十几天后疫情得到了控制(3月25日24时之后这一带被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上面这段,“跑题”够远的~~
 
真实的历史中,大禹究竟在哪些地方治过水,一直有争议~这里所讲的,与“大禹治水”有关的情况,只是根据传说~~
 
现代的马颊、徒骇两河,历史来源相似,河流的特征、水文情况相近~徒骇河的流域面积比马颊河略大,但来水量远大于马颊河,接近其两倍(徒骇河比马颊河河道略深,并且宽阔得多)~~
 
元朝时开挖“会通河”(“京杭大运河”的山东段),与徒骇、马颊两河发生“交叉”,这“干扰”了两河的水流~1855年,黄河改道,经山东入海(这段河道被黄河“沿用”至今);黄河的泥沙进入运河,将两河阻塞~民国时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山东省政府组织人力,对两河进行了治理,使它们能够穿越运河、东西贯通~~
 
 
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
9#

 
 
5、与“运河”有关的一些情况
 
“海河流域南部水系图”中标了“鲁运河黄河以北段”,它与徒骇、马颊两河“交叉”~建国(1949年)以来,该段运河得到了整治;以后要专门讲“运河”,相关情况到时候会详述~但是,有些“特殊情况”,本篇里需要“提前”讲一下~~
 
(1)徒骇、马颊两河与运河的“交叉”
 
前面讲过,运河与两河“相交”,导致两河水流受到干扰;黄河改道经山东入海后,两河甚至被运河阻塞,直到民国时期治理后才得以东西贯通;建国后对这段运河进行了专门的整治~~
 
在建国后对“鲁运河黄河以北段”进行的整治中,新开挖了用于“通航”的“主河道”(不能行船,但这是为未来“通航”所准备的);原运河河道变得“不完整”(“断断续续”),被“改称”为“小运河”~~
 
“海河流域南部水系图”中所标的“鲁运河黄河以北段”,沿建国后新开挖的“主河道”;它比“古运河”(“小运河”)偏西,南起位山,北至临清,被称为“位临运河”(“位山”这个地方,后面还要提到)~~
 
“主河道”与徒骇、马颊两河“立交”(全称“立体交叉”)~可以说,运河以“渡槽”的方式,从两河的上方“越过”;也可以说,两河以“涵洞”的方式,从运河的下方“穿过”~~
 
“小运河”依然与两河“平交”,但其水流很小,对两河的水流不会造成“干扰”~~
 
四女寺以北的“南运河”,在“经过”南排水河、北排水河和子牙新河时,也采用了“立交”方式(都是运河在“上方”)——这保证了运河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但是,运河在经过“独流减河”时为“平交”;因此,从独流往北至天津,这一段的运河,并非“独立”、“完整”的河流~这里提到的河流,除“南排水河”外,“海河流域南部水系图”都标了~~
 
京杭大运河南方的河段,也存在与其他河流的“立交”~“自然”条件下,两条河流“相遇”,要么“汇合”,要么一条将另一条堵塞(比如,“黄河夺淮”期间,黄、淮两河本来可以汇合,后来由于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淮河只能“调头”向南,汇入长江);古代,人们治理河流、开挖运河,只能做到,让两条河流“平交”~不论是“自然”还是“古代人工”,都做不到,让河流“立体交叉”(“自然”,地下水、喀斯特地下河不算,“济水穿黄河”是误传,相关情况以后会讲;“人工”,简单的“渡槽”或“管道”不算);现代的“人工”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很多现代的人工河(不仅是“运河”),都有与其他河流“立交”的情况;两河交叉,一般是,用于航运的河道“居上”(未必是航运河道“人工”;上面讲了,南排水河、北排水河、子牙新河与南运河“立交”;南运河是古卫河下游的河道,为天然河流,三条与其“立交”的河道则是人工挖的)~航运河道“居下”的情况不能完全排除;比如,要想让“鲁运河”完全复航,必须做到“穿黄”;“穿越”方案中,“上中下”都有;“上”为“渡槽”,“中”为“平交”(黄河不适于通航,这是“平交”方案的不利之处),“下”为暗涵(让船从黄河的底部穿过;黄河的下游为“地上河”,这是“有利条件”;但这个方案的实现难度明显要比前两个高得多)~~
 
“鲁运河”和“南运河”的相关情况(包括与其他河流的“交叉”),以后会详述;由于某些原因(与下面的内容有关),“提前透露”了一些(即上面所讲的)~~
 
(2)运河的“通水试验”
 
在本篇发表之前不久,国家的水利部门组织了一次“调水”行动~~
 
行动于2022年4月14日开始~当日10时,岳城水库泄洪洞闸门开启,水库中的水经漳河、漳卫河(卫运河)、南运河,流向天津~此时水库蓄水量为6.53亿立方米;按计划,至5月31日,将向下游放水约2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潘庄引黄闸加大放水流量,将黄河水引入运河;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工程也向运河供水;北京和天津两市向海河以北的“北运河”补水~~
 
山东境内,“位山”和“潘庄”,是两条“引黄”渠道的起点(两地均在黄河北岸,两渠道都将黄河水往北引);其中“位山”偏西(偏上游)~上面讲了,建国后重新开挖了鲁运河黄河以北段的“主河道”(“位临运河”),“位山”即位于该“主河道”与黄河相交处;此外,南水北调东线的渠道在“穿黄”(以“暗涵”的方式,从黄河底下穿过)后,也经过位山~~
 
“四女寺”系列帖里讲过,“位山”和“潘庄”两条引水线路,均曾用于“引黄济津”;2010年5月至10月,为了向天津供水,潘庄线路被整修过~黄河水从潘庄渠首闸引出后,经潘庄总干渠、马颊河、沙杨河和头屯干渠,入六五河;在牛角峪,经“倒虹吸”线路,从四女寺闸下漳卫新河(这里指“减河”和“岔河”这“两条”河)底部穿过,入南运河,流至天津九宣闸~“四女寺”帖中对该线路,尤其“漳卫新河倒虹吸工程”,进行过详细介绍~~
 
根据水利部联合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补水方案,这次补水将统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工程供水(该供水线路经过“位临运河”以东的“小运河”)、四省市本地水、引黄水、再生水及雨洪水等多水源,向黄河以北的运河进行补水,预计总补水量5.15亿立方米,其中京杭大运河“接收”4.66亿立方米~~
 
4月28日,黄河以北约707公里的运河河段完全通水;这标志着,一百多年以来,全长约1789公里的“京杭大运河”,首次实现了“全线贯通”~~
 
1855年黄河改道经山东入海后,运河被黄河切断,河道被黄河泥沙淤塞;清朝末年,漕运中断,运河不再被整修;再之后,由于缺乏水源补给,黄河以北的运河,一直未能全线通水~~
 
这次通水,将置换沿线约60万亩耕地地下水灌溉用水,有水河长增加约112公里,水面面积预计增加9.5平方公里,补水河道周边地下水位回升或保持稳定,水生态系统恢复改善~~
 
这次贯通补水将持续到5月底,为实现“十四五”(至2025年)大运河主要河段基本有水、进一步推动实现京杭大运河全年有水积累经验~~
 
这一地区,春季,河流水量最少~把这次调水行动安排在这一时段,一方面可以测试,水资源缺乏情况下的补水效果;另一方面避免了“调水”与汛期“行洪”的矛盾~~
 
按更“长远”的计划,未来不仅要实现“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全年有水,而且要水量充足,以恢复航运~~
 
运河的这一段位于海河流域,这里人口众多,需水量大,但水资源匮乏;随着经济发展,水的供需矛盾将会愈加突出~~
 
利用流域内的水资源,肯定远远不够;要想让运河有足够且稳定的水量,主要还得靠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之前,海河流域内,已经实施过类似的“补水”行动~2021年秋季这一带降雨偏多,“海河流域南部水系图”中用“黄线”标的两段(滹沱、永定两河的下游段),均成为了“真正的”河流~~
 
其中,永定河通水,“人为”因素起了重要作用~水利部门对永定河上中游各水库的蓄水进行调度,并利用小红门的“再生水”、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引黄工程所引的黄河水补给永定河~2021年9月27日,永定河实现了1996年后的首次“全线贯通”(2020年5月和10月曾进行过“补水”,但未能“贯通”)~~
 
除永定河外,流经北京市的北运河、潮白河、拒马河(属大清河水系)、泃河(属蓟运河水系)等河流,也得到了“补水”~这些河流均恢复了“生机”,周边地区地下水获得补给,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2022年春季,永定河流域再次启动“生态补水”;到5月中旬(恰好是,本篇发表的时候),可实现第二次全线贯通(“第一次”,即上面讲的,2021年秋季的“贯通”)~~
 
(3)“梳状”航道
 
中国北方,运输主要靠公路和铁路~水路运输,虽然速度慢,但载货量大,成本低~如果能在海河流域发展内河航运、河海联运,将极大促进经济发展~~
 
按计划,未来海河流域内的运河实现通航以后,将向东延伸出几条新的航道~~
 
从北京市向南,至江苏省北部的徐州市,以京杭大运河为“主干”,向东伸出五条“分支”,“一纵五横”,呈“梳子”型——此即“梳状”航道~~
 
下面按从北至南的顺序依次介绍~~
 
最北的一条——在北京市通州区(通惠河与温榆河在这里汇合为北运河),将北运河分出一支,向东入潮白河,再经潮白新河和永定新河入海~~
 
第二条——四女寺以东的漳卫新河;第三条——山东省聊城市以东的徒骇河河段~~
 
前面讲过,漳卫新河,承担了漳卫河流域大部分来水的宣泄任务(少部分来水经南运河排泄);徒骇河,河宽水深,来水量大(接近马颊河的两倍)~因此,这两条河,水量充足,有利于航行;即使没有“外部调水”,只要不是“特旱”,汛期,两者完全满足“通航”的条件~~
 
前面的照片,已经“展示”了漳卫新河“丰水”时的样貌——绝对适合通航~当然,一般年份的汛期,河水不会这么多,但满足“通航”是没问题的~~
 
但是,要让这两条河通航,需要做的“准备工作”非常多~河道需要疏浚(清淤、疏通、扩宽、挖深),许多距离水面过近或桥墩过密的桥梁(包括“渡槽”、跨河管道等“非人行桥”)需要拆除重建~漳卫新河上的闸非常多(卫运河与漳卫新河之间有四女寺闸,岔河两闸,减河一闸,“合流”后的漳卫新河四闸),如果要通航,每座闸旁边均需建一座船闸~~
 
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水源”~非汛期,或者干旱的年份,河道中的水远远不够,必须从外部调水;水的最可靠来源只能是“南水北调东线”~~
 
前面讲的,最北的线路(从北运河至潮白河),以及运河“主干”线路,同样需要充足的水源~南水北调中线,可以把汉江水调到北京;但该工程是为生产生活供水的,用于航运似乎有困难~~
 
第四条在黄河以南,从运河向东,经东平湖至小清河,再由小清河航道至渤海莱州湾~~
 
小清河的上游,经过济南市的北郊~这条河最著名之处——其上游的水源,为“泉城”济南的泉水~~
 
历史上,小清河长期为航道;由于水源枯竭及其他的一些原因,1997年完全停航;2020年初“小清河复航工程”开工,预计2022年底竣工~~
 
“鲁运河黄河以南段”(梁济运河)与东平湖之间有一条“柳长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以这条河为基础,修建了输水渠道和航道~从东平湖往东,有一条“济平干渠”与小清河连通,但该渠道只能用于输水,不能行船~~
 
目前,从运河至东平湖的航道已经修通;小清河复航后,航运的“起点”位于济南~东平湖与济南之间尚无航道,要连通运河与小清河,还需要时日~~
 
小清河以北的黄河就不用考虑了,虽然黄河水量大,但泥沙沉积形成的“地上河”不利于行船;引黄河水补给其他河流也需要小心,做好“沉沙”工作,以避免淤塞河道~~
 
第五条,由流经徐州市的运河向东,经骆马湖、新沂河至灌河口,再至黄海海州湾~这一地区河流水量大、河道深,航道几乎全是“现成”的,“开通”该线路完全没有难度~~
 
第一条线路的终点为永定新河入海口,这一带为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开发区和港区;如果内河通航,船可以从这里开到北京~~
 
第二条线路,漳卫新河,其入海口附近的河道为“大口河”(该河由漳卫新河和其北侧的宣惠河汇合而成),其北侧紧邻黄骅港~~
 
第三条线路的终点,徒骇河入海口,其西侧紧邻滨州港;由该港往西北为马颊河入海口,由此再往西北不远即为大口河~~
 
由滨州港往东不远即为东营港;由该港往东南不远,为目前的黄河入海口;由此处往南,莱州湾的岸边,为潍坊港~~
 
潍坊港的西侧为第四条线路的终点——小清河入海口;小清河这一段的南岸有多个港区,包括入海口处的寿光港,由此往西(往河流上游)的羊口港,等等;这些港口均为潍坊港的“分港”~~
 
第五条线路的终点,新沂河、灌河入海口,此处为连云港的一个港区(燕尾港),由此往西北不远即为连云港市~~
 
如果内河航道开通,沿河会出现多个河港;它们与上面提到的多个沿海港口之间,会有频繁的物资往来~~
 
内河航道形成后,与海上航道配合,实现河海联运,其作用和意义,不言自明~~
 
按设计,这“一纵五横”的“梳状”内河航道,标准至少要达到“三级”(水深3.2米,底宽45米,可通行1000吨的船只);2018年起山东省对济宁以南的运河进行改造,将主航道的标准提升至“二级”(水深4.2米,可通行2000吨级船舶)~~
 
关于“运河”,还有很多情况,以后再介绍~本篇里讲的已经非常多了,到此结束~~
 
 
 
 
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
10#

 
 
本篇中的“文字”部分,从2021年9月中旬(前面所讲的,“秋雨连绵”时期)开始编辑,2022年4月下旬完成,历时七个月~另外,“与运河有关的一些情况”这部分内容是2022年5月初添加的~~
 
2021年10月至12月忙过一些别的事情(出游、拍照片、整理照片,等等),顾不上编辑本篇,2022年起专门弄这个~编辑本篇的文字,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
 
“主体”部分的文字(这里指的是,本篇中,除去“介绍地图”的内容),虽然多,但写起来并不费事,用的时间不长~因为,这些东西,大部分,是“直接写出来”的(有一小部分,是复制粘贴以前所写的,这更“省事”;需要“上网查资料”的内容则要“费”一些)~~
 
真正麻烦且费时间的,是对“地图”的“补充说明”~文字多是次要的,关键是,为了编辑相关的内容,要上网查阅大量的资料,还要动脑筋,把它们整理好,“浓缩”成最少的文字,并进行合理的“排序”~~
 
上面所说的“资料”,可不限于“文字”类型的~介绍与“地图”有关的地理情况,要涉及很多“地点”~如果不“实地考察”,怎能了解这些地方的情况;但那么多地方,又怎能都“考察”到~~
 
这些地方,每一个,都能在网上,找到相关的“文字介绍”?不可能的~此外,很多“文字介绍”的“真实性”令人怀疑(有些针对同一个对象的,不同介绍,相互矛盾;这些,有的需要比较、分析,有的则需要“看实景”,“考证”起来非常麻烦)~想要了解真实情况,必须“亲眼看到”~有些地方,在网上,查到的相关资料,既有“文字”又有“图”(“图”包括但不限于“照片”);但这种情况很少,而且“图”能提供的信息有限~~
  
那么,除了那些“图”以外,还能怎么“看”呢~依旧要借助“网络”,总不能真的去那些地方~但“网络”只是“间接”工具;要“看”,还需要“直接”的~什么“工具”最适合呢——在太空中运行的“卫星”~~
 
有些文字,如果与“地图”配合,那更“直观”,但并不能因此而缩减文字内容~比如,“红旗渠”、“共产主义渠”的“中下游段”、马颊河、徒骇河,等等,这些都可以在图上标出来;可相关的“说明文字”还是一点儿也不能少~~
 
没有电脑,只能用手机~手机里的,编辑图片的软件,做不了如“ps绘图”这样的,太复杂的事~~
 
即便只是“编辑照片”,用电脑,也远比用手机,方便、省事、功能多~~
 
 
 
 
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
11#

 
 
本篇的文字非常多(前面解释过,这是为了让后续各篇里文字少一些),其中包括大量的“跑题”文字(即“灰色字”);照片也多~这也许会让人感觉“眩”,没有耐心看~~
 
也许会有人质疑,写和发本篇的“意义”~~
 
这里简单说明一下,只有两点~~
 
1、编辑本篇(以及之前和之后的各篇),并且发出来,完全是为了自娱自乐,其他人看不看,根本就不重要~~
 
2、如果有人质疑本篇中文字的“意义”,或者质疑本篇中照片的“质量”、“水平”等因素,或者质疑本篇“整体”的“意义”、“存在价值”等因素,可以看看下面几段文字,然后好好想一想质疑者“自身”的问题~~
 
2015年6月6日发过一个帖子,下面的文字,出自其中的“4楼”(不用管“1楼至3楼”是什么,有上述“质疑”的人,是不会对那个帖子“主体”的内容,产生任何兴趣的)~~
 
◆◆◆
 
………………………………
………………仔细看看那两张地图~~~~~~
第一张是2013年绘制的,第二张则是在发本帖前专门绘制的~~~~~~~~
好久没用PS里的钢笔了~~~~~~通过绘图,熟悉一下PS里的工具~~~~~~~
从技术上说,水平很低~~~~~~弄这个,真正靠的不是PS技术,而是耐心和恒心,以及对地理的了解~~~~~~~~~~~~~
河流,铁路,边界~~~~~~~那么多线条,都要一条条的画~~~~~~~用作“模板”的地图不精确,需要查电子地图“校正”~~~~~~~~~~~~~~~~~还要把地名一个一个标上,不能缺不能落~~~~~~~~~~~~~~可想而知得有多费工夫~~~~~~~~
这也许会让人“不理解”~~~~~~~~~也许会让人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做“没有意义”的事~~~~~~~~地图有啥好看的,谁会去注意~~~~~~~~~PS里的技术多了,仅仅钢笔的技术也已经不少了,画这个,能用到多么点儿,对于练习做图能有多大帮助~~~~~~~~~~~
由此可以进行“延伸”~~~~~发这个帖子,是为了介绍旅游经历,“用不着”宣传普及某个地区的地理情况,因此绘制地图是“没有意义”的~~~~~更何况,有谁会有闲心耐心去看地图~~~~~~~~
进一步“延伸”~~~~~~~~~发本帖,是为了向大家展示风景,有谁会有兴趣了解旅游经历,有谁会有耐心认真看“游记”~~~~~~~~~因此,光发照片就行了,写那么多文字干啥~~~~~长篇大论的,有啥意义~~~~~~~~~~~~~
继续“延伸”~~~~~~~~~旅游拍风景,需要找专门的景点,在火车上拍啥,有啥值得显摆的~~~~~~~~因此拍照和发照片也“没有意义”~~~~~~~~~~
这样没完没了的“延伸”下去,其结果就是,发本帖“毫无意义”~~~~~~~甚至一切的一切都“毫无意义”~~~~~~~~~~~~那到底怎样才能“有意义”——必须符合那些人(也就是,看不上本帖的人)的“标准”~~~~~~~~~~~~~~~~
每个人做事情,是否值得做,每个人有其自己的标准~~~~~~~~只要自己认为应该做,值得做,就理所当然的去做,用不着别人考虑是否“值得”,用不着别人“理解”!
同样,每个人做事情,是否“有意义”,每个人有其自己的标准!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有意义的事,同样理所应当,用不着别人来说三道四,指手划脚!!!

如果没人感兴趣,没人看,那又怎样?编辑和发布帖子是一回事,别人看不看是另外一回事!做好自己认为该做的事,别人怎么反应,随意~~~~~~~~至于所做的事情是否“有意义”,跟这些完全不相干!!!
 
◆◆◆
 
 
 
 
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
12#

 
 
电脑坏了,只能用手机编辑图文~但是,编辑完成之后,怎么发帖呢~很多电脑有的功能手机没有;而且用手机特别麻烦,特别容易出错~要想用电脑发帖,必须找人借,或者去网吧~~
 
帖子里有很多图~用手机,上传图、把图贴出来,都很费事且容易出错;发帖时,复制粘贴文字,其“颜色”都会丢失;发现已发出的内容有错,不能用神笔修改(“道具”按钮点不动),只能请版主帮忙删掉,然后重发~用电脑就没有这些麻烦,问题是没有电脑~~
 
用手机发帖,在“发帖框”里选择文字,设置颜色,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文字根本选不中,颜色根本设不上)~有一个办法——使用“代码模式”;编辑文字时,给需要设置某种颜色的段落,前后加上相应的颜色代码~文中每一次出现“颜色变化”,就需要设一次代码;本篇中文字颜色变化的次数太多了~~
 
现在,新发的帖子,需要被“审核”,发帖的“成本”因此而剧增~不过,更严重的问题,是关于“旧”帖子的~~
 
联众论坛搞“清理”(2022年4月11日),2020年1月1日之前的帖子都被删了~~
 
类似的情况以前出现过~2012年下半年论坛改版,图片上传方式发生了改变;2015年(也可能是2016年)搞“清理”,“改版”前在论坛传的图都丢失了~~
 
上次是丢图,这次是丢文字~~
 
以前发帖,都注意保存帖子的内容~可是,电脑坏了,只能用手机,一方面电脑里有些文件“提取”不出来,另一方面手机保存文件不“安全”~~
 
2012年“改版”前上传的一些图,没有“备份”,这造成了“永久性”的“丢失”~大部分以前发的帖子,文字和图都另外存了~有一些文件在电脑硬盘里“悬”着,应该不会丢,但不能“用”,而且让人“不放心”~~
 
2017年至2018年在旅游版区发的几个帖子,没有在电脑里保存(电脑2016年坏了);手机出了问题,被迫换掉~论坛把2020年以前的帖子删除,导致好些东西丢失~~
  
那几个“图帖”,图还能找到,但由于论坛删帖,文字都丢了~几个“文字帖”(“观星”和“观诗词大会”系列)专门保存了,但几个“图帖”里的文字没有在别处保存(手机换了;被换掉的,就是发那几个帖子所用的手机)~~
 
在论坛发帖,目的,并不仅仅是,在之后的几天里,给版友欣赏~如果帖子的网址不能长久“有效”,如果其中的内容不能长久保存,发帖的一多半意义,就失去了~~
 
因此,没多大兴趣,在联众论坛发帖了~现在还要发,只是为了,把这当成一个“节点”——这标志着,对图文“编辑”工作的完成~~
 
相关的文件,不管是“图”还是“文”,都必须在别的地方,专门保存~不能把论坛当成“依靠”~~

 
 
 
 
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
13#

不知道还有没有后续了哈
我先推荐首页然后慢慢的拜读
如果还有后续为了保持帖子的完整我这个回复会删除
等文章全部完成后再回帖子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
14#

朋友用心了

堪称教科书级别了

很棒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一句话 一辈子
|
15#

教科书版,厉害了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  透过滑落指尖的光阴,细品岁月无恙的静好……

【游戏大厅版区】欢迎您!
|
16#



恭喜首页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
17#

文章很长容我慢慢欣赏哈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
18#

已读3层楼记录下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
19#

阅读完前6层记录下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
20#

用了几天时间,终于拜读完此大作
正如上面几位版主所说的堪称教科书级别了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
21#

这篇文章不仅需要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
还要熟知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当地的史记资料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
22#

不仅有文还有图片记录
图文并茂更可贵的是还有手绘的地图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
23#

不愧为教科书级别的文章
冬青老师辛苦了!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
24#

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文章,先坐下慢慢仔细欣赏,拜读全文!23 Î5½ixbbs.lianzhong.com‹Èu n;=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