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17日 13:34 新华社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火箭成功点火后,平安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这是神舟载人飞船首次在东风着陆场着陆。(记者黎云、张汨汨)
此前报道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乘伞降落 航天员报告感觉良好(央视)
13时26分更新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报告感觉良好。
13时24分更新
返回舱乘伞降落,距离地面6公里左右,返回舱抛防热大底。
13时22分更新
返回舱主降落伞打开。
13时20分更新
伞舱盖打开,先后拉出引导伞、减速伞、主伞。
13时17分更新
返回舱出“黑障区”。
13时15分更新
返回舱进入“黑障区”,地面光学设备捕获返回舱图像。
13时10分更新
空中搜救回收分队到达预定区域。
13时08分更新
推进舱与返回舱已分离。
13时06分更新
轨返分离已完成,即将进行推返分离。
12时59分更新
神舟十二号飞船进入惯性滑行阶段。
12时52分更新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着陆前进行四次落点预报。
12时47分更新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制动结束。
12时45分更新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制动开机。
12时44分更新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第二次调姿到位。
12时43分更新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第一次调姿到位。
“神舟”平安回家,这群气象人在幕后默默奉献
2021年09月17日 13:39 澎湃新闻
6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进驻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向全国人民敬礼致意的画面。9月17日,三名航天员结束太空之旅返回地球。 新华社 图
6月17日,搭载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9月17日,三名航天员结束太空之旅返回地球,返回舱将按预定计划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标志着神舟十二号返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三位航天员在太空驻留时间长达三个月,这是中国航天员迄今在太空中驻留时间最长的一次。航天员在太空失重时间长,返回后适应难度会加大,这就要求搜救工作时间要短,效率要高。气象条件是制约神舟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的重要因素,及时捕捉天气变化是确定返回窗口的重要基础。伴随着神舟十二号飞船飞行任务接近尾声,气象保障也进入了关键时期。
东风着陆场地处我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腹地。9月刚刚度过炎热的夏天,秋高气爽,气温明显下降,但对流性天气仍时有发生。戈壁滩上的天气瞬息万变,气候情况异常复杂,对于气象保障是不小的挑战。
飞船返回对气象条件有较高要求,要保证着陆场无雷电,雪暴,沙暴,暴雨等危险性天气。地面平均风速不大于15米/秒,高空风不超过70米/秒,没有降水,能见度不小于10公里。
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飞船返回也是如此,返回程序一旦启动,就没有“可逆”的余地。如何保证飞船返回回收过程万无一失,安全高效。技术总体部门气象室为确保气象保障行动指挥通畅,统一协调,成立了组织指挥组,预报保障组,观探测保障组和装备保障组。
短期预报组负责人王刚说:“主着陆场的气象条件是飞船能否按时返回的关键,能否准确预测风向,风速和雷电,是确保飞船准确返回预定着陆区域的关键,而所有的气象条件中,最重要的就是地面浅层风的大小”。
据计算,飞船返回舱将在离地面10公里左右的高度打开降落伞减速,然后缓缓飘向地面。如果风力过大,返回舱有可能飘出指定着陆区域,增加救援难度。如果地面风滚,对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精细化的数值预报技术为气象保障服务提供有力支撑,但仍需预报员把控每一个气象要素的微小变化,详细分析每一个天气系统的演变。气象室主任杨静俭在工作笔记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的数字,包括数值预报的稳定性,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降水条件,起沙条件,高空风速和能见度的演变情况等。体现了气象参试人员细致入微的精细化气象服务。
在飞船返回前50天,气象参试人员就开始对着陆场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预测预定返回月气候。开展高影响天气专题技术分析,并提供分析报告。在飞船返回前30天,组织机动天气雷达在各站点值班,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加密值班。拟制任务风险分析报告,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形成气象系统应急预案。在飞船返回前20天,气象参试人员组织基地内和基地外信息传递演练,互传信息,开展与甘肃省兰州市中心气象台,内蒙古阿拉善盟气象台的联合会商,并协调地方专家进驻现场实施联合保障。
在飞船返回前7天每日发布着陆场相关6个站点气象预报结论,并向指挥部定时汇报。每日两次气象会商,加密观探测次数,48小时内预报加密为逐小时预报同时收集多站点天气实况和自动气象站信息。在返回当日,将每3小时发布一次订正预报,按标准发布危险天气警报。
临近飞船返回日,为进一步提高突发天气应急服务能力和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气象机动保障车也进驻着陆场,这将为返回和搜救实施有力的气象保障。气象保障人员能在着陆场有序的展开气象观测和实时预报。通讯连接,实地勘察,机动保障人员运用探测器对天气情况进行数据采集,为任务提供实时数据和信息保障。并在短时间内进行气象要素的监测,将收集的观测数据,现场采集的资料及时回传至中心气象室。
在整个保障过程中,机动保障人员和气象室支援人员同步开展着陆场天气预报,按照上级需求,由机动气象保障提前提供返回窗口天气预报和汇报,并对窗口天气预报开展评估,确保任务万无一失。
如果说神舟十二号返回保障是一场接力赛,那么气象是接跑至关重要的“选手”,从基地气象室到地方各级气象部门的环环相扣,每一棒无不尽职尽责,无缝对接,与时间赛跑,为飞船安全回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撑,气象人为“飞天梦”再次奉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