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nde - 2021/9/27 8:29:14
可红利背后也有挑战,“赛事除了对城市有正面效应,也可能存在负面效应。”王裕雄表示,例如挤出效应、前期投资与后期需求的矛盾,或赛事策划与城市品牌定位不匹配等都会带来风险。日益式微、略显鸡肋的现实一方面敲打全运会不断改革,另一方面也提醒更多城市形成更理性的办赛观。
十四运会,陕西成为唯一的申办者,2015年12月,第三次申办的陕西终于圆梦。
十三朝古都被体育“焕新”
虽然缺少了竞争者,但承办这样规模庞大的综合性运动会依然是地区和城市综合实力的象征,尤其对亟待提升发展能级的中西部省市而言,赛事的“激活”作用仍有很大空间。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筹备全运会的5年间,西安GDP重回全国前20强、增速也一度排名全国第一,此外还跃入“千万人口俱乐部”。近日,仲量联行发布报告《“全运时代”下的西安商业地产市场》也显示,全运会的举办加速提高了西安道路网、地铁网的密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外拓也使城市商业地产市场的边界不断外延。同时,“全运经济”时代,体育及其相关的运动场景延伸出了更多的消费场景和消费触点,让体育经济不再局限于运动场馆,而是走进购物中心、街区商业、公园绿地,增加了消费市场的新动能,衍生出更多“消费3.0时代”中拉动消费市场发展的“新经济”模式。
“包括城市更新所带来的投资需求以及系列引致需求,包括对相关产业的带动等等,这些效应在后续一段时间还会持续存在。”王裕雄表示,除了经济效应,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陕西作为诞生了延安精神的红色圣地,特别是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这种城市品牌形象在此次全运会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同时得到强化发展的还有西安近年来在持续打造的“赛事名城”。以全运会举办为契机,西安全面完善了包括体育基础设施在内的各类基础设施,这为后续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全民健身的提升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基础,王裕雄指出,“本届全运会既是其打造赛事名城的重要元素,同时也为赛事名城的建设做好了充分的硬件和软件准备。”
为满足十四运会办赛要求,陕西省确定各类场馆设施53个,其中新建30个、改造提升23个,分布在全省13个赛区。“尤其新建成的体育场可容纳观众数已超过西安原有的陕西省体育场,在全运会比赛结束后,主体育场也将继续承接国际赛事、演艺活动,并拟向公众开放。”据十四运会组委会新闻宣传处处长郑璐介绍,与主体育场呈“品”字布局相对而立的是游泳跳水馆及室内体育馆,前者设可举办游泳、跳水、水球等国际标准赛事;后者的场内则可实现冰场和篮、排球场地的快速转换,可满足16个项目的国际级比赛需求。
此外,十四运会的主题为“全民全运、同心同行”。陕西副省长、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方光华表示,筹备期间,已大力实施全运惠民“八大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3.93亿元,建成710多个健身设施工程项目,重点推进40个全运惠民示范工程、46个重点工程,打造“15分钟健身圈”,建成一大批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多功能健身场地,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2015年的1.07平方米增长到1.97平方米。
记者探访位于西安北部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历史上镌刻着盛唐繁荣的大明宫如今成为大众体育休闲新地标,园区三分之二面积为免费开放区域,随处可见骑行、跑步的市民,尤其宫墙以南的部分,一个功能完善的全民健身园区聚集了更多体育爱好者。
据曲江大明宫保护办社会事业部副部长寇江磊介绍,为迎接十四运会,园区进行了全面升级,6个篮球场、7个足球场、4个网球场、1个乒乓球场、1个橄榄球场,一条全长约7.5公里的全塑胶健身步道、14个配建全民健身器材设施的健身广场,以及不断升级的体育设备和智能化场馆,让遗址在百姓生活中“活”了起来。
下届花落大湾区 体育将成无形的“桥”
“一枚铜牌对其他省来说可能是一个小收获,但对澳门而言意义非凡。”十四运会期间,澳门特别行政区体育代表团副团长潘永权见证了空手道选手郭建恒为澳门赢得历史上第一枚全运会奖牌,他表示,这是澳门代表团第六次参加全运会,这枚奖牌的突破和澳门选手的精彩表现,带动澳门掀起了“体育热”“全运热”。赛会期间,他观看了空手道、游泳、三人篮球、田径等项目,除了助威,“更是来好好取经,希望把下一届全运会办得更好。”
在本届全运会开幕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广东、香港、澳门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函》指出:“同意广东、香港、澳门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由多地区联合承办,也是香港和澳门在回归之后,首次共同举办全国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因此,在众多体育人眼中,这是继粤港澳大桥通车后,粤港澳大湾区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事件。
“下一届全运会是国家送给大湾区的一份礼物。”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团代团长郑景亮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长期以来,全运会是两地运动健儿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体育一直是双方密切交往的桥梁。例如自行车、乒乓球等项目,香港选手经常到内地训练和参赛,集训地点大多是国家级的训练基地。在他看来,成为下一届全运会东道主,两地交往会更加频繁,“奥运会之后,香港已经掀起一阵运动风,相信在国家支持下,未来4年,这阵风肯定会越刮越劲。”
澳门同样以体育为桥和内地往来密切,“澳门人口很少,运动员缺乏跟强手他们一起训练比赛的机会,这样并不利于提高成绩,因此,全运会就是他们很重要的平台。”潘永权曾是一名足球运动员,后来担任澳门体育局局长,他几乎亲历了澳门代表团的6次全运会,“现在的运动员幸福多了,澳门和内地的交往有了很大提升,我们已经从青少年体育开始,加强了双方的合作。”他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透露,目前澳门已经与广东、四川、福建、北京、上海等地签署了交流与合作协议。
在潘永权看来,每个人都有参与体育的经历,因此,在同样的规则下,体育是最公平、最容易促成交流的平台。这种交流不限于人与人之间,还包括与其他领域的碰撞,“澳门一直在推动体育旅游,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在基于全运会准备相应的方案,大家都希望全运会能吸引更多代表队、游客来到澳门,能借此去推动文化、体育、旅游、餐饮、酒店等各行各业的发展。”
“体育赛事是湾区经济建设非常重要的内容,高级别的各类赛事不能缺席,全运会的举办具有重要价值。”王裕雄表示,大型体育赛事可以进一步促进城市群之间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和运行体制机制的一体化和无缝链接,从而可以为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创造更好的环境。更关键是,举办全运会还可以更好地促进粤港澳三地之间居民民心和情感的进一步融合,乃至促进香港、澳门与内地之间的情感交融,增强港澳居民的国家认同,“通过全运会所带来的这种价值可能更大,而且很难替代。”
在本届全运会上,来自广东、香港、澳门的选手已经纷纷表示,下一届在家门口要力争突破。“下一届女子100米的冠军就是我的。”广东选手梁小静在本届赛会收获了女子4×100米接力金牌后,表达了对单项未夺金的遗憾。“亚洲飞人”苏炳添也透露,4年后自己会以其他身份为选手做好服务,“当好东道主”。香港空手道名将刘知名则坦言:“希望下一届全运会还能保留空手道,最好能把赛场设在香港。”对此,澳门空手道队领队谢广炎达成了“迥异的默契”,“希望保留设项,如果空手道赛场能设在澳门就太好了。”
对于运动项目部署,郑景亮表示,目前尚无定论,但大湾区各地距离很近、有高铁、粤港澳大桥等完善的交通配布,“十分便利,无论怎么安排都能迎接全国各地的人们来到大湾区感受全运。”但作为排球和沙排专家,郑景亮透露心愿,“我们对中国女排有深厚感情,很希望到时候女排队员能到香港最著名的红磡体育馆奉献精彩球技。”
本报西安9月26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MÑpqµ4Èbbs.lianzhong.comRä-Íö_H
wangpen_xiz - 2021/10/1 11:23:51
通过马拉松比赛让大家又一次认识了古城西安MÑpqµ4Èbbs.lianzhong.comRä-Íö_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