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1 00:00 视觉中国
12月10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迎来第400次发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六号05组卫星送入太空,卫星将用于开展空间环境探测和新技术试验验证。执行本次任务的火箭与卫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研制。
在最近的100次发射中,我国首个空间站核心舱、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等“国之重器”均由长征火箭送入太空。目前,正在服役的11个基本型长征火箭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和不同类型航天器的能力,并能支撑无人深空探测。
今年,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有望突破50次,居世界第一。
第四个100次发射仅用了33个月
2021年12月10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00次发射。
从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一飞”至今,长征火箭51年间实施了我国92.1%的航天发射任务,先后将700余个航天器送入太空,发射成功率为96.25%。在400次发射里,前三个100次分别用时37年、7年半和4年多,而最新的100次从2019年3月10日至今,仅用了33个月。
“运载火箭作为进入太空的运载工具,是一切太空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决定了中国太空探索舞台的高度和大小。”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级顾问龙乐豪表示,通过半个世纪的发展,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成功率达96%,尤其是近年来技术突飞猛进,在可靠性、成功率、入轨精度等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新百次发射期间,不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多型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并日益走向发射舞台中央,将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院长王小军说。
让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新百次期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不断提升的能力和发射频次,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远。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完成全部北斗导航发射卫星的任务,助力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
长征五号遥四火箭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探测器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与火箭分离速度超过第二宇宙速度,入轨精度偏差达到万分之一级,实现了中国航天的新高度、新速度、新精度,中国航天正式迈入行星探测时代。
随后,“胖五”送“嫦五”,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助力中华民族探月梦的实现。
载人航天工程“三兄弟”——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相继登场,筑“天和”、运“天舟”、送“神舟”,为中国空间站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日趋成熟,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将逐步常态化。
此外,重型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等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捷龙一号首飞成功,“龙”系列商业运载火箭登上历史舞台。
新百次发射期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持续高密度发射,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保持年均10次以上的高密度发射频次,以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长征七号系列运载火箭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达25次。
“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国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我们将以精细化流程管理为钥匙,把制度和标准与工作相结合,以技术创新加管理创新的‘双创新’模式,加速推动航天强国建设,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让中华民族昂首迈入太空新时代,共赴充满梦想的星辰大海。”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李明华说。
中国航天的“长征”永远在路上
未来,新一代运载火箭将全面投入应用发射。对此,中国航天人信心满怀。
据龙乐豪介绍,基于“模块化、组合化、系列化”的设计理念,研制团队对中型运载火箭型谱进行了深化论证;同时,结合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论证情况,对面向未来的长征运载火箭型谱进行了更新完善。
载人登月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长征五号系列火箭的研发成功,让中国拥有了进行星际探测和大型空间站建设的能力,为了开展载人登月任务和更多的探测任务,中国还需研发性能更强大的载人火箭。
后续,新一代载人火箭还将用于载人月球探测工程中环月、绕月、登月等演示验证及飞行任务,快速推动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和进出空间能力的提升和跨越。
51年前,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全国人民的期待中启航,将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开启了我国自主进入太空的时代新纪元,到今天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完成了400次发射。下一个百次又将开启,中国航天再次踏上新征程。
“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将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必将实现更加非凡的成就,中国航天的‘长征’永远在路上!”王小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