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众论坛

首页 » 联众生活 » 热点话题 » 南京大屠杀84周年:黑白光影中的祭忆
w9420_1314 - 2021/12/12 19:38:21

2021年12月12日 15:20 中国新闻网


  作者 杨颜慈 朱晓颖 申冉 钟升 徐珊珊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历经家难、城劫、国殇,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黑暗一页。

  84年过去了,至暗时刻不曾遗忘。在黑白光影的折射下,祭忆的脉络日臻清晰。幸存者、海外华侨华人、中外学者、志愿者等群体以不同的方式“打捞”这段记忆,发出同一个声音:我们要和平。

  谈及这段黑暗的历史是如何走入西方主流社会的视野,张纯如是绕不开的。

  12月12日,在位于江苏淮安的张纯如纪念馆内,一场以“勿忘历史 记忆传承”为主题的云端连线跨越太平洋,连起黑夜与白昼。加拿大、美国等地华侨华人共同传承记忆,祈愿和平。

  “南京大屠杀战争记忆在代际的传承尤为重要,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海外。”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通过视频阐述了传承历史记忆的意义。正是通过父母,张纯如第一次知道了南京大屠杀。

  1995年7月,张纯如从美国只身到南京进行实地走访,著成《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书中描写了日军在南京**、虐待、杀害大批中国平民的详情,改变了西方世界长期遮蔽南京大屠杀的现状。

  2004年,正在美国求学的德国人罗克经中文老师推荐读了张纯如的著作,震惊于书中描写的惨剧。罗克没有想到,自己日后会将其作为研究课题。

  “全世界对二战时的犹太大屠杀非常了解,但对南京大屠杀知之甚少。我想要更加深入地研究这个课题。”如今,罗克成为南京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研究员。

  历史真相穿越洲际与大洋,跨越黑暗与白昼。

  到了2015年,这段民族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遗产。时光留下的阴影,在众人努力下,渐渐化为和煦的暖光,照耀着和平前路。

  身为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的工作人员,每年12月是李雪晴最忙碌的日子。

  李雪晴要帮助健在的老人守住这段记忆,更要抚慰历经劫难的心灵。幸存老人每每提及这段惨痛历史,常常老泪纵横,但最后都会反复念叨:“要和平,一定要和平”。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年轻一代正用网络“时光播种机”,将这段黑暗历史凝聚成象征和平的白光,洒遍世界各地。

  “95后”工作人员赵美娜是其中一员,她尝试利用网络向全世界的人们讲述历史真相,寻求和平路径。“传播和平理念并无国界,构建和平环境亦需久久为功。”

  黑白光影下,不停响起的是祭忆的声音。

  对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群体来说,每年此时,百感交集。往事并不如烟。

  “我已经老了,但是只要我能动,就一定要站出来讲这段历史。”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说。

  1927年出生的葛道荣如今年逾九旬,膝下子孙满堂。10岁时,他的叔父、两个舅父共三口人被日军残忍杀害。他的右腿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伤,留下了永久伤疤。

  葛道荣说,自己没什么财产留给子孙,但记忆这份“传家宝”要世世代代传下去。老人身体力行,坚持参加各种证言活动,把这份带着痛楚的家族记忆讲述给更多人听。

  据统计,截至目前,在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下61人。随着幸存者凋零,幸存者的后人正在成为传播记忆的主要力量。

  今年1月28日,幸存者杨翠英离开人世。杨翠英的女儿杨怀清告诉中新社记者,母亲离世的前一个月,已经把有关资料都郑重地交给了家里的后辈。“我知道,这是一份重托。现在的孩子们要如何记住这段历史?把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的呼唤都告诉现在的孩子们,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对于幸存者及其后代来说,每年此时,是祭,更是忆;是家祭,也是国家公祭。

  在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这段家国交织的记忆再被拾起,反复诵念:昭昭前事,更为惕惕后人;鉴往知来,方能共祈和平。


zÇ2 hŸ'ƒ$™bbs.lianzhong.com䣖鉱Æ
w9420_1314 - 2021/12/12 19:40:12

为史存证!南京大屠杀登记在册幸存者仅剩61位



2021年12月12日 18:59 封面新闻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给劫后余生的幸存者留下难以抚平的伤痛。84年了,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的幸存者仅剩61人。

  2021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百人群像实录

  第一排从左至右:孙富祥(已故)、管光镜(已故)、祝四孜(已故)、刘庭玉(已故)、陈玉兰(已故)、马秀英(已故)、濮业良(99岁)、马继武(已故)、李素芬(已故)、易翠兰(已故);

  第二排从左至右:李素云(已故)、王义隆(98岁)、王长发(98岁)、蒋淑萍(已故)、薛玉娟(97岁)、吕金宝(已故)、巫吉英(97岁)、胡信佳(已故)、陈广顺(已故)、谢桂英(97岁);

  第三排从左至右:黄桂兰(97岁)、岑洪桂(97岁)、顾秀兰(已故)、沈淑静(已故)、黄卓珍(已故)、赵金华(已故)、陈桂香(96岁)、徐家庆(已故)、李高山(已故)、杨翠英(已故);

  第四排从左至右:黄刘氏(已故)、关舜华(96岁)、王秀英(已故)、陈文英(已故)、周智林(96岁)、蔡丽华(已故)、魏桂如(95岁)、易兰英(95岁)、张秀红(已故)、石秀英(95岁);

  第五排从左至右:王福义(已故)、李美兰(94岁)、葛道荣(94岁)、马淑勤(已故)、马月华(已故)、李长富(94岁)、林玉红(已故)、余昌祥(94岁)、张福智(已故)、金茂芝(已故);

  第六排从左至右:常志强(93岁)、郑锦阳(93岁)、万秀英(已故)、艾义英(93岁)、向远松(93岁)、朱惟平(已故)、经智珍(93岁)、朱秀英(已故)、沈桂英(已故)、贺孝和(已故);

  第七排从左至右:陈素华(已故)、夏淑琴(92岁)、杨静秋(92岁)、张惠霞(92岁)、周湘萍(92岁)、张兰英(已故)、蒋树珍(92岁)、仇秀英(已故)、徐德明(91岁)、刘贵祥(91岁);

  第八排从左至右:马承年(已故)、王翠英(已故)、姚秀英(已故)、王津(90岁)、熊淑兰(90岁)、刘素珍(90岁)、潘巧英(90岁)、郭秀兰(89岁)、祝再强(89岁)、陈德寿(89岁);

  第九排从左至右:王子华(89岁)、程福保(88岁)、伍秀英(88岁)、路洪才(88岁)、阮秀英(88岁)、高如琴(87岁)、马庭禄(87岁)、佘子清(已故)、袁桂龙(87岁)、岑洪兰(87岁);

  第十排从左至右:刘民生(87岁)、方素霞(87岁)、唐复龙(86岁)、刘兴铭(已故)、王素明(86岁)、程文英(85岁)、马庭宝(85岁)、陶承义(85岁)、傅兆增(已故)、阮定东(84岁)。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给劫后余生的幸存者留下难以抚平的伤痛和苦难记忆。84年岁月流逝,截至记者发稿时,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的幸存者仅剩61人。我们记录下部分幸存者的名字和肖像,为史存证。



zÇ2 hŸ'ƒ$™bbs.lianzhong.com䣖鉱Æ
0151 - 2021/12/12 20:39:44

在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这段家国交织的记忆再被拾起,反复诵念:昭昭前事,更为惕惕后人;鉴往知来,方能共祈和平。zÇ2 hŸ'ƒ$™bbs.lianzhong.com䣖鉱Æ
ma - 2021/12/12 22:42:28
昭昭前事,更为惕惕后人;鉴往知来,方能共祈和平。zÇ2 hŸ'ƒ$™bbs.lianzhong.com䣖鉱Æ
傲雪寒梅 - 2021/12/12 22:43:02
勿忘历史,记忆传承。
昭昭前事,更为惕惕后人;
鉴往知来,方能共祈和平。zÇ2 hŸ'ƒ$™bbs.lianzhong.com䣖鉱Æ
丹荷 - 2021/12/13 19:26:16
昭昭前事,更为惕惕后人;鉴往知来,方能共祈和平。zÇ2 hŸ'ƒ$™bbs.lianzhong.com䣖鉱Æ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京大屠杀84周年:黑白光影中的祭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