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众论坛

首页 » 联众生活 » 热点话题 » 社区“大白” 把“蔬菜礼包”送到居民家门口
ma - 2022/4/14 7:07:52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2-04-14 04:34:52


从3月18日凌晨开始,上海浦西的天目西路街道和泰花园小区便开始静态化管理。4月1日,整个浦西按下暂停键,进入封控管理,所有人足不出户,开始了居家的“封控生活”。

在和泰花园小区,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坚持不懈,努力维持着社区的正常运转,保障着居民生活,也坚定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和这座城市。今天的特写,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社区,来看一看与小区居委会书记李宝嘉的首次相遇。


这晚,一批蔬菜从南京远道而来。集卡车身太长,进不了小区,只能停在大门外。和泰花园的居委会书记李宝嘉召集了一伙社工和志愿者来帮忙。

李宝嘉管理的两个小区,有13个楼栋,852户居民,将近2400人。居民们封控在家,足不出户,李宝嘉他们得把蔬菜挨家挨户送上门。这次发放的蔬菜礼包是居民们期待已久的免费“保供套餐”,一户也不能少,因此点数就得格外仔细。

不一会,就有人干得大汗淋漓。可把菜卸下车,才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从小区大门到各楼栋口,再到电梯口,再到居民的家门,李宝嘉一群人就这样当起了“搬运工”,一趟一趟地往返,只为把菜一步一步向前挪。



和泰花园居民 张先生:卷心菜、青菜、胡萝卜、这个是菇。



和泰花园居民 王女士:跑上跑下送,挺辛苦的。我们对他们这些志愿者(很感谢),真的挺不容易的。



和泰花园居民 施先生:像这样的菜,我们两个人吃,三五天没问题的。就是我们居民少跑腿、少麻烦,他们增加了许多的麻烦。

社区志愿者:独当一面的“螺丝钉”

蔬菜礼包要发到居民手中,是一场艰难的跋涉。生活物资的保障,这“最后一百米”,看似简单,实际却凝聚着社区工作者的大量心血。

记者在和泰花园小区采访时,还留意到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平时是小区居民,在城市封控之下却变为服务他人的志愿者。他们就像一颗颗“螺丝钉”,社区哪里需要就去到哪里。


志愿者 施潇君:我早上差不多7点左右的时候接到书记电话,说这边的物资已经到了,因为我住这个小区,下楼就直接发放这个物资。

施潇君是和泰花园的居民,封控开始后,他主动请缨,当起了志愿者。封控期间,整个小区像他这样的居民志愿者,就有十几个。当了2年兵,仍怀揣一腔热血,施潇君一个电话就把自己的老战友叫来了,跟着他一块做起了志愿服务。俩人搭档,同进同出,似乎找回了当年一起当兵的感觉。



志愿者 施潇君:主要他是我战友,平时经常联系。我们也知道,在社区基本上其实主要还是干些体力上的活,这个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这些活一般都是男同志可以干,而且我们都是部队退伍回来的,体能还可以。

封控当前,上海全市医疗机构急诊仍然开放,重点满足急危重症、孕产妇、儿童以及血透、放化疗等患者的就医需求。小区里的舒先生原本每周都要去医院做三次血透,上海的公共交通悉数停摆后,一时让他犯了难。


小区居民 舒先生:我家的话离医院还有一段路程,要是步行的话,很困难。所以的话把这个困难给向社区反映了,居委会给我及时解忧排难,给我安排好了交通工具。

安排好的交通工具,其实就是志愿者张逸杰自己的私家车。从街道取回一张车辆临时通行证,临时成为“专职司机”的他,早上5点多就得起床去接人。提醒老人带好所有的材料,临走前,还不忘把自己的电话号码输进了老先生的手机里。



小区居民 舒先生:居委会人对我们居民都是很客气的,出来以后有什么事情,能解决的他们都给我们尽量都解决,雪中送炭。

封控一周以来,张逸杰已经为小区里的9位居民提供了接送就医服务,这其中,有人要动手术,有人突发脑梗需要急救,有骨折病人得去拍片,还有着急产检的孕妇。最忙的一天,张逸杰得在不同的医院间来回穿梭六七趟。



小区居民 梁女士:真的是非常感谢,因为我跟他说,我有可能星期一还要去,然后他说没有问题,让我很感动。他说现在特殊情况,大家也是互相帮助的一个状态。



志愿者 张逸杰:我是一名党员,我有这样的觉悟。居民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只要他们需要用,我这辆车就随时待命。

封控仍在持续。非常规的生活,打破了所有人的计划。第一次,整个小区,必须依靠这十几个有限的人手,维持有序的运转。



和泰花园居委会党总支书记 李宝嘉:我们团队一直很棒,真的很棒,每个人都可以独当一面。开玩笑说,原来到居委会,现在发现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现在我们穿大白,所有人心里其实都有压力,队员们都没说而已,说白了大家心里都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害怕和坚持吧。所以有时候我都有点退堂鼓,他们的帮助下,我也会看到他们的状态,我也会不好意思退缩。所以一定要坚持,不管是为居民,还是为我们的团队,我们所有人都会坚持。

相互扶持 共克时艰

和泰花园小区的社工和志愿者来说,都已经在抗疫一线奋战了大半个月。每天的生活,早已和工作交织得密不可分。

小区封控期间的管理自然也离不开居民们的支持。特殊时期,相互的理解与扶持,弥足珍贵。也唯有如此,才能共渡难关,共克时艰。


因为楼栋出现了阳性感染者,从4月1日开始,小区居委会主任陈蕴琛就跟着这幢楼200多居民,一起被封闭在了楼里。我们见到她时,她正准备给居民们分派当天需要自测的抗原试剂盒。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只能远远地与她对话。



和泰花园居委会主任 陈蕴琛:现在等于2号楼里没有工作人员可以上去,只有我一个人在里面,我就负责我们2号楼所有的收垃圾,包括送快递外卖,还有包括上门送检测试剂都是我一个人负责。

记者:你家里还有其他人吗?

和泰花园居委会主任 陈蕴琛:我家里我父母在,我妈妈自己就是做楼组长的,所以她也比较理解我的工作。

每天“全副武装”,一次又一次往返于各楼层,一遍又一遍敲开居民的房门,在手机上回复大家的每一个疑问。在很多人眼中,陈蕴琛在狭小的楼道间穿梭,无异于把自己置身于危险当中。



和泰花园居委会主任 陈蕴琛:我也跟大家说,我们辛苦一点没有关系,我们多做一点没有关系。只要大家安全,没有发生情况,那就是好的。其实我的同事,每天都在外面从早忙到晚,都睡不了几个小时,但是我在我这边是只负责我这栋楼60户人家。于我们整个小区来说,其实是非常渺小的。因为每天看着我们居委会的工作群里,我们都在讨论工作上的东西,我却做不了什么,其实也是挺难过的。

和泰花园居委会的办公室在小区的一个角落,一次性漱口杯,半开的行李箱,还有两顶帐篷已经在这里安营扎寨了大半个月。这段时间,居委会的座机电话,即便是凌晨响起,也会有人接听。



和泰花园居委会党总支书记 李宝嘉:然后办公室肯定24小时,因为我们公告贴出去了,居民有什么疑问可以24小时打居委会电话,我们第一时间想办法给他们处理掉。



办公室里,一锅满满的茶叶蛋引起了我们的好奇。



和泰花园居委会党总支副书记 马志勇:我们这位居民从家里窗户正好能看到我们的中心花台,她看着我们的工作人员穿着大白很辛苦,她就想到自己煮了点茶叶蛋,发在群里跟我们说你们辛苦了,我们也很感动。作为我们来说,自己付出了,居民也看到了。作为我们来说,也觉得很值得。

家的方向就是信念所在

组织核酸采样,为居民派送快递外卖,垃圾清运,协助就医,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的工作,每一项都具体而细微,但每一项也都无比重要,因为它们回应着居民们的关切。

我们常说舍小家为大家,这对于和泰花园居委会的李宝嘉来说,绝非一句空话。或许因为曾经是一名军人,李宝嘉在记者眼中往往是雷厉风行,果敢干练。但在跟随他采访的几天里,我们在某个休息的间隙,得以看到了他铁汉柔情的另一面。



李宝嘉自己的家跟和泰花园只有一条马路之隔,偶尔一抬头,就能看见自家的单元楼。

李宝嘉妻子 杨薇:3月17日走的,到现在还没回来过,我们也挺惦记他的。大家都知道,这个时候正是一线基层干部冲锋陷阵的时候,我们都能理解,现在就是孩子挺想他,我们大人都还好。每天晚上的时候睡不着,就天天问爸爸呢,爸爸去哪了,我就告诉他,爸爸在外面打怪兽,在保护他。

从军5年,从部队退伍后不久,李宝嘉就进入社区工作,一干就是将近10年。在社区工作,总免不了有很多琐碎繁杂的事,李宝嘉适应着、理解着,有时碰到棘手的难题,还会跟老婆一起商量对策。

李宝嘉妻子 杨薇:嫁给李宝嘉10年,就是他身上这种果敢,当过兵的这种很爷们的气质。我们特别理解他这个工作,虽然我们也非常惦记他,但是相比较而言,他这800多户、2000多个居民可能在这个时候更需要他。所以我们也希望他能够保重身体,把自己照顾好,然后把小区的居民都安顿好,这个时候不能掉链子。加油,李宝嘉!

李宝嘉说,不论是小家,还是大家,只要看得到家的方向,一切就有了值得坚守的意义。

ê¾{_Mûàn/bbs.lianzhong.comß8cŽAßsÚõ
w9420_1314 - 2022/4/14 16:21:55

因为有社区“大白”
上海的疫情会很快结束
春天会更温暖ê¾{_Mûàn/bbs.lianzhong.comß8cŽAßsÚõ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区“大白” 把“蔬菜礼包”送到居民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