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央视新闻
9月6日将举办
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说到丝绸之路,
就不得不说河西走廊。
不到大西北,
不知天地之广阔;
不到河西走廊,
不知中国之多元。
你也许会问,“河西走廊”到底指哪里?
在今天的中国版图上,
我们可以看到
一个由西北至东南走向的省级行政区划。
甘肃省,是中国西部的一个省份,
形状犹如一支如意,
它的中段,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地理大通道。
这条通道东西长约1200公里,
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
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
南侧是祁连山脉,
北侧是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
因为地处黄河以西,形似走廊,
于是被人们称作——“河西走廊”。
你还会问,
“河西走廊”必去的理由是什么?
那可太太太太多了……
多到你要说河西走廊,
就不仅要说它连接了中原与西域,
茶叶、瓷器、珠宝、种子,
经这条走廊东来西往,
丝绸之路,得以形成。
还要说它连接了古代和今朝,
无数民族史诗在这里演绎,
无数名胜古迹在这里汇集,
无数新旧传奇在这里延续,
它的存在,本就是自豪的底气。
你最后问,
如果人生总要去一次河西走廊,
打卡后怎么发朋友圈,
才能说出她的文化,
绘出她的壮美?
=====★=====
如果你去鸣沙山,
朋友圈这样写:
走在沙里,又好像走在水里,
沙是自由的,我也是。
驼铃悠悠,
喝一杯葡萄美酒,
跳一曲胡旋快舞,
从日常出走,抵达向往。
如果你去嘉峪关,朋友圈这样写:
在河西走廊,
无数的边关要塞拔地而起。
长城、关隘、城池、烽燧,
或悬于山地之巅,
或驻于河流之畔,
或立于荒漠之中;
而嘉峪关,
偏偏遥望着巍峨雪山,
铁血中不小心流出浪漫。
如果你去玉门关,
朋友圈这样写:
穹宇苍苍,大漠茫茫,
有一种孤独,
叫“春风不度玉门关。”
它早已不是狼烟四起的关隘,
但历史留下的声音,
依旧在风沙中萦绕。
如果你去张掖七彩丹霞,
朋友圈这样写:
谁将朱砂四溅,
泼成心仪的断层?
有一种色彩,
在荒芜中才更加醒目。
愿如你——
遵循赤的诚恳,
活出热烈放浪的自由。
如果你去雅丹地质公园,
朋友圈这样写:
有人说,
荒凉的地方长不出玫瑰;
而我说,
魔鬼城堡般的雅丹地貌,
也有自己的“西海舰队”。
日月星转,
风沙会继续雕琢你鬼斧神工的魅力。
如果你去祁连山下,
朋友圈这样写:
牛羊群仍在,
军马尚驰骋于风中,
但那个惊艳时光的
少年战神(霍去病),却不在了。
将军今朝埋骨地,
来年春时百花开。
你看万家灯火依旧,
盛世长安常安!
如果你去金塔胡杨林,
朋友圈这样写:
胡杨打碎了夕阳,
荒漠泻下一地金黄。
三千年的光阴,
每一片叶子,
都舒展着历史的脉络。
如果你去武威雷台汉墓,
朋友圈这样写:
一匹破土而出的“马踏飞燕”,
就是一个载着历史家书
疾驰到你面前的信使。
证明曾经轰轰烈烈的奔腾,
讲述过往扬鞭驰骋的威武。
世事如苍狗,生命终凋零,
幸有这些文物,
让我们知道,一切都曾来过。
如果你去天梯山石窟,
朋友圈这样写:
临水而坐,
高达28米的佛像美得动人心魄。
纵然色彩已斑驳,
依然涌动着千年前的厚重与繁盛,
这是古人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如果你去敦煌莫高窟,
朋友圈这样写:
风吹不灭的历史,
沙掩不住的光芒。
美轮美奂的壁画,
喜怒安详的彩塑,
穿越烽烟的文献。
让人真切地触摸到了历史的脉动。
因为在莫高窟,
历史与我们近在咫尺。
河西走廊,
当我们一次次凝望它的身躯,
我们看到的,
是西北大地的壮阔山河;
是多元包容的文明交融;
是城池关隘的家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