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9420_1314 - 2024/10/18 11:54:13
2024-10-18 09:13:20 来源:北青网


正在教学的熊春文
一方讲台,三寸粉笔,四季流转。在鄱阳湖畔的南昌县南新乡,有这样一位扎根乡村教育24载的教师,他怀揣着“用心做教育,用爱为人师”的初心,用耐心和爱心为孩子们点亮前行的道路,用智慧的光芒温暖他们成长的每一步,陪伴一批又一批孩子走出乡村。
他就是南昌县南新中学的教师熊春文,日前他获评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成为今年南昌县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
育人初心不改
扎根乡村24载
近日,记者来到距离市区20余公里外的南昌县南新中学,这里是南昌县最边远的乡村学校之一。初见教师熊春文,他温和而舒缓的语调让记者印象深刻。行走在校园里,一路上孩子们热情地和熊春文打招呼,他也微笑着一一回应,眼神中满是慈爱与欣慰。
这样的画面,在这所乡村学校里显得格外温馨。孩子们的热情并非偶然,而是源于熊春文日复一日对他们的关爱与呵护。
“我是在南新乡长大的,南新中学就是我的母校。”熊春文告诉记者,24年前,他怀揣着对家乡教育的深厚情谊,毅然回到这片热土,开启了他的从教生涯。“2000年的时候,我来到南昌县南新中心小学任教,在那里的7年,我见证了乡村教育的艰辛,也是孩子们清澈的眼神激发了我坚守的决心。”熊春文说,2007年他踏进了南昌县南新中学,担任数学老师与班主任。
“刚来南新中学的时候,我们老师住的是简陋的小瓦房,湿气重,晚上还有很多虫子。”熊春文感叹,“但是我作为一名乡村教师,面对的是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所带来的沉甸甸的责任。”
“在和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我总是会想起自己的老师。当年,我在课堂上睡觉,老师发现后并没有批评我,当时我深受感动,因为老师保护了我作为一个孩子的自尊心。”熊春文表示,在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下,他意识到教育并非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心灵的呵护与滋养。
用爱与陪伴呵护学生成长
“爱生如子是我一直以来的教育理念,也是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实践准则。”熊春文表示,担任班主任以来,他始终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放在首位。“因为我们学校是寄宿制的,每周一到周六,从早上六点半到晚上十一点多,学生在哪里我就在哪里,我会尽力用陪伴和付出,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爱。”
2009年,学生小琴因转学不适应和语言交流障碍,一度感到非常迷茫,熊春文总是细心地为小琴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关注她的学习进度和心理状态,经过不懈努力,小琴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了省重点高中。
进入初三阶段,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为了让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用上热水,熊春文每晚都会为他们烧水。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深深的关爱和温暖。对于南新中学的孩子们来说,熊春文不仅是一位老师,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好伙伴和引路人。
在教育的道路上,熊春文始终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我班上的小徐同学一直不太自信,不爱和同学说话,我坚持每学期至少十次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在我的鼓励和支持下,小徐逐渐找回了自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省重点高中。”细数孩子们的点滴变化,熊春文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教师这个职业的幸福感非常高,看到孩子的变化我真心为他们开心,我坚信每一个孩子的名字都值得被铭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值得被呵护。”
愿以执着之志
守望家乡
面对升学压力与家长期望,熊春文深感责任重大。为此,他倾尽心力,利用假期深入研究数学资料,精心备课,力求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学。
熊春文告诉记者,20多年的数学教学中,他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学习,通过与同行们交流经验,分享教学心得,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改进教学方法,还创新了“1+N”情境教学法。“1就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N就是营造不同课堂的兴奋点。”熊春文表示,数学教学,学习兴趣是关键。为此,他将南昌县澄碧湖的美景、校园环境、剪纸游戏等生活元素融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熊春文还多次参加市、县级公开课,并在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南昌市二等奖和南昌县一等奖的佳绩。2022年,南新中学成立了熊春文数学工作室,在工作室的带动下,学校的数学教学氛围更加浓厚,不少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同年,熊春文被评为“南昌市学科带头人”;2023年被评为“江西省骨干教师”,今年刚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此前,熊春文还先后获得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南昌市先进个人、南昌县优秀乡村教师、南昌县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随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推进,南新中学焕发出新的生机。然而,面对更好的工作环境与发展机会,熊春文始终选择坚守。“我热爱家乡这片土地,为家乡服务是我人生最幸福的事。我愿意以执着之志,守住清贫、守望家乡,希望孩子们都能走出农村,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熊春文说。ökÿá¾Ã¡bbs.lianzhong.com{bæ¤-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