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
将正式进入三伏
今年三伏从7月20日开始
到8月18日结束
一共30天
入伏后的武汉
未来一周
持续晴热高温天气
今年入伏相对较晚
“夏至三庚数头伏”,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高级工程师王美丽介绍,每年夏至日相对固定,一般在6月21日或22日,但天干、地支的纪日系统中每年夏至日对应的干支却不同,就导致入伏有早晚,最早出现在7月11日,最晚能推迟到7月21日,前后相差了10天。
今年入伏相对较晚,但入伏晚不代表就热得晚,今年6月、7月,没入伏之前,我们就已经感受到高温的威力了。
三伏天时长是30、40天相互交替。这主要与庚日的循环周期和每年夏至、立秋的对应关系有关。
今年三伏从7月20日开始,8月18日结束,一共30天。从气象的角度说,三伏天是30天或40天与高温的长短并没有必然联系,主要还是与当年的天气形势有关。
三伏天会更热吗?
王美丽介绍,俗话说“热在三伏”,从气象上来说也是成立的。
三伏天一般在7月中旬到8月中下旬这一段,包含了小暑、大暑、立秋等节气。就全国平均气温而言,二十四节气中,大暑气温最高,然后是小暑、立秋,三伏天可以说包含了一年中最热的几个节气。
而从气象原理说,主要由于三伏天,我国大部地区被副热带高压或大陆高压控制,一般高压系统比较稳定少动,容易长时间控制一个地区,且控制区域内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热量扩散,此时太阳仍然直射北半球,热量累积,容易出现高温天气。
“三伏天”吃什么?
1 平安“三瓜”
苦瓜—祛痱子
民间自古便有“苦夏吃瓜”之说。此时食用最有益身体,有清热解暑、清心除烦、益气解乏、益肾利尿的作用。
丝瓜—平痰喘
丝瓜可谓是夏日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好帮手”,具有消暑利肠、祛风化痰的功效。此外,如出现痰喘咳嗽、热病烦渴等也不妨试试食用丝瓜来辅助治疗。
冬瓜—增食欲
冬瓜能清热化痰、除烦止渴、降火解毒、利尿消肿。由于不含脂肪且含糖量较低,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人群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2 祛病“三肉”
黄鳝—除风湿
小暑前后一个月的鳝鱼最为滋补。黄鳝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另外,夏季是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缓解期,吃些黄鳝还有冬病夏治的作用。
羊肉—祛寒气
所谓“伏羊”,即入伏以后的羊肉。羊经过冬春两季的滋养,膘肥肉嫩,其肉炖出的汤味醇、膻味小。夏日湿热,人们食欲减退,在此时喝上一碗香辣美味的羊肉汤,可使人胃口大开、食欲增强。
鸭肉—消水肿
鸭肉蛋白质含量比其他畜肉含量高得多,脂肪含量却低很多。鸭属水禽,由于生长在水边,肉味甘微咸,性偏凉。根据中医热者寒之的原则,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生热者食用。
3 消暑“三果”
山竹—解燥热
山竹的果皮或外皮都蕴含一种特殊的物质,不但具备抗氧化能力,也有助增进免疫系统健康,令人身心舒畅。健康人群都可食用山竹,但每天吃3个就足够了。
杨桃—利补水
杨桃含水量很高,超过了90%,同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不但补水败火,还能补充随着汗水而流失的钾、钠离子,所以非常适合暑热天气吃。
桃子—解烦渴
桃子具有生津解渴、润肠通便、解劳热、解烦渴的功效。桃子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果酸以及钙、磷等无机盐,可以补充夏季汗液流失掉的无机盐。
三伏天养生
做好“8个一”!
①一个温度:26℃
西北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权晓娟表示,夏季吹空调,较适宜的温度为26℃以上,室内和室外的温差最好不超过8℃。如果温差过大,很容易造成头晕、口干舌燥、咳嗽流涕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中风等并发症。
②一次步行:出汗
人的养生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该出汗的时候得出汗。
天津体育学院健康与运动科学系博士李庆雯表示,三伏天可以选择“走暑”去,进行走路的慢运动,既运动健身,又能避暑养生。
可以利用平时时间早晚走走,一般40分钟,2~3公里最合适。
③一杯热茶:补钾
三伏天给身体补足水分还不够,还得适当补点钾。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黄连珍表示,持续高温时,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缺钾,倦怠无力,精力和体力下降,耐热能力降低,因此,膳食中适量补钾很重要。例如茶叶中富含钾,喝茶不仅能解渴,还能帮助消除疲劳。
④一碗豆汤:三豆汤
常有说法“夏季吃豆胜过吃肉”,有一定道理。夏天很多地方有暑湿,许多人胃口不好,而大多数豆类都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原主任王玉梅推荐了三豆汤(赤小豆、绿豆和黑豆)。先将豆子泡几个小时,然后用小火慢熬至三种豆煮烂,就做好了。
⑤一个午觉:补精气
“午觉不睡,下午崩溃”。夏季气温高,昼长夜短,睡眠容易不好,而且人体消耗大,精力不济。中午打个盹,补个15—30分钟的午觉,能很好地恢复消耗的“精气神”,让下午有个好精力。
⑥一杯温水:小口喝
水别等渴了再喝,经常小口小口喝杯温开水。建议每天喝水量最好多于1200ml。
⑦一份葱蒜:“杀菌”
天气炎热,食物容易滋生细菌。北京潞河医院营养科陆霜梅表示,吃些“杀菌”蔬菜或多或少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这主要是指葱蒜类,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大葱等。
这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生吃比熟吃的杀菌作用更强。
⑧一次泡脚:保健
俗话说:睡前一盆汤,赛过人参汤。
泡足是一种自我保健方法。睡前热水洗脚,能安神养心,健脾和胃,减轻苦夏的症状。
三伏天养生
千万别做这些事
①切忌:不开窗通风
“冬天受点冷、夏天出点汗,才能保证人体的这种体温调节机制常用常新。”中日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白彦萍介绍,不能在空调房间呆得太久。经常呆在空调房中,就会导致不知冷热、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冒。
②切忌:冷风对着吹
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
③切忌:大口急喝水
天气炎热出汗较多,千万不要迅速、大口喝冰镇饮料,忽然过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而冷食也易引起胃部不适,影响消化。
④切忌:冷饮不离手
冰淇淋、冷饮适当吃解暑,大量吃会伤身。长期过量的冷食物进入胃,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黏膜层变薄,出现黏膜水肿和糜烂。
且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快,血管处在扩张状态,突然食用冰饮,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引起血压波动,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⑤切忌:爱冲凉水澡
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主任医师黄力解释,夏季出汗后,毛孔全张开着,这时候再用凉水一冲很容易感冒。
在凉水刺激下,血管迅速收缩,还会引起血压上升、心脏供血不足等情况,尤其是有高血压的老人。冲凉水澡还容易诱发哮喘、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胃肠疾病。
⑥切忌:光脚踩地板
湖南省儿童医院护士刘倩表示,如果在开着空调的室内光脚丫,容易导致宝宝的足部受凉,而足部是与脾胃相通的,容易把“凉”带到脾胃,让宝宝出现腹泻、腹痛的症状。
尤其家里面地板是瓷砖装修的家庭,千万别让孩子光脚玩。
⑦切忌:爱穿露脐装
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沈晨介绍,穿露脐装、吊带装出入有空调的场所时,室内外温差较大,易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和肩周炎、颈肩综合征等疾患。
尤其是露脐装,中医认为,肚脐又称神阙穴,露脐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导致出现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
⑧切忌:情绪太激动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心静,与人交流放慢语速,不急不躁。遇到不顺心的事,学会情绪转移,看看我们公号的文章也是不错的选择。
´£îÔE!þ,Ybbs.lianzhong.com*[%ëiJ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