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喝了一碗自制的南瓜粥。可惜,小时候的那种味道几乎荡然无存。
依稀记得,小学四五年级放了暑假,早上的工作就是做南瓜粥。米,是江南特有的白檽米,作为点缀,不必放太多;南瓜,先用专用工具去皮,去皮的时候难免会碰到南瓜肉,一丁点溅到脸上甚至嘴里,就会有种甜滋滋的味道。然后切成一半,接着去囊。去囊时,顺便收集南瓜子。尽管一个南瓜的南瓜子不多,但积少成多。南瓜子,水洗掉瓜囊,放在一个小竹篮子里晒干。过年前,炒南瓜子可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将南瓜肉切成小方块,与檽米一起倒在加水的大锅里蒸煮,根本不用放糖精。煮熟后压火,过几分钟再拨火蒸煮,香喷喷的南瓜粥便做好了。将南瓜粥盛放在好多的碗里,端至方桌上罩好饭罩,自然冷却。出早工的父母亲回家后即可立即享用温度正好的南瓜粥了。
到了炎热的中午,这冷却了半天的南瓜粥,绝对的凉爽可口又十分解暑。
清晰地记得,小时候的南瓜,橘黄色,外表圆咕隆咚的,皮糙肉厚。田里的南瓜,往往一半浅埋在土里,一半外露在叶丛,拿起来要费点力气。可是,现在的南瓜,却多半是条状型的小个,悬挂在藤曼下,色泽多样,外皮也不太禁碰,尤其口感也远不如以前。
再说南瓜子,以前的比较大,扁扁的,而现在的颗粒要小许多,而且香气自然也少了。着实不清楚,是否南瓜的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农历七月二十五,老家一带的节场(相当于庙会)。家里来了亲戚,烙上豆沙馅或芝麻馅的南瓜饼,外酥里嫩,香甜绵软,至今难以忘怀。
到了这大冬天,江南一带的乡下有脚炉,用来烘脚与暖手。暖手时,柴灰里放上少许南瓜子,当劈里啪啦不断响起的时候,差不多也是该翻脚炉的时间了。这种自然焖熟的南瓜子,尽管模样不怎么好看,但是香气更为浓郁。
过年前,小孩们都机灵,争抢着坐在灶后烧火。没抢着的,也坐在一旁的柴把上,打着柴结结,顺便取取暖。炒南瓜子,必须小火才不至于炒焦。炒南瓜子的父亲,一开始慢吞吞,到后来盛瓜子的时候又急吼吼,一前一后鲜明的对比,至今记忆犹新。
前有南瓜汤酿造了著名的“井冈山精神”,后有南瓜粥、南瓜饼养育了我们后辈。既能充饥又可滋补的南瓜,总是给人们带来惊喜,也为童年带来了甜美、温暖的回忆。
äòG+`ªbbs.lianzhong.comW)¨?90°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