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喝茶都要适量
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栏目介绍,无论喝水还是喝茶,都需要注意“合适的量”。
比如,“每天要喝8杯水”的说法流传甚广,也有不少人坚持照做,但其实这个标准并不适合所有人:
1、普通人群的饮水量标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低身体活动水平下的成年男性每天应喝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应喝1500ml。
而如果天气热、空气干燥、出汗多等,则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饮水量。大家可以留意一下自己的小便,如果颜色浅黄、清澈、量足,说明饮水量基本充足,否则就需多喝点水。
2、特殊人群要控制饮水量
①正在服药治疗胃溃疡的患者:药物中含有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等物质,会对胃黏膜形成保护,若喝水太多,可能会降低药效,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②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受损时,喝进去的水不能正常排泄到体外,因此要控制饮水量。一般,全天适宜的水量(包括喝水及饮食中的水液)= 500ml+前一天小便量。
③尿毒症患者:此时的喝水量需要根据自己体重的变化来决定。每天可以固定时间称量体重(排尿后早饭前比较合适),每天体重的增加不宜超过体重的0.5%;另外,两次透析期间体重增长<3%,从而保证透析效果。
④心衰患者:大量饮水会造成回心血量增多,从而增加心脏负荷,加重病情。心衰严重者,饮水量甚至需控制在800ml以内,具体要遵医嘱。
茶叶也并不是人人都能喝、随时都能喝的。喝茶,讲究“四个不”:
1、不适合喝茶的人群
患有神经衰弱、失眠、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病、心脏病、胃病、肠溃疡的病人都不适合饮茶,尤其是浓茶;还有哺乳期或怀孕妇女和婴幼儿也不适合饮茶。
2、晨起、睡前不品,餐前、后不饮
晨起空腹喝茶会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茶有提神兴奋、利尿作用,睡前喝会影响睡眠质量。更建议上午十点左右饮茶。
茶碱能抑制胃液分泌,饭前喝茶不利于消化吸收;饭后立即喝茶,茶中的鞣酸,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铁质等的吸收。所以建议饭后1小时喝。
3、服用部分药物时不喝
一些需要服用镇静助眠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人群,不建议饮茶,因为茶叶内含有的茶碱等成分会降低药效,对于病情的控制较为不利。
4、不宜过浓
浓茶中含有较高的氟,常喝浓茶会损害肾脏,增加肠胃负担,还容易引起“茶叶型氟中毒”。
因此,健康的成年人一日饮茶12克左右,每次3克,用150毫升水冲泡是适宜的。
总的来说,喝茶和白开水没有孰优孰劣,最重要的是合适和适量。
牢记四点,正确补水更健康
不管是喝茶还是白开水,都需要注意4点:
1、主动喝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因为口渴,其实是身体明显缺水的信号。随着机体失水量增加,还会伴随尿液颜色加深、皮肤干燥、口舌干裂、声音嘶哑及全身软弱等表现。所以最好每隔半小时补充一次。
2、慢慢咽
即使口渴了,也不要大口喝水。如果大口喝下太多水,会导致水分快速进入血液,经过肠内吸收后血液会变稀,短时间内的循环血流量就突然增加了,容易加大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脏负荷。
正确的方法是,小口慢饮,尤其是本身有心脑血管问题的人,更要慢慢喝,少量多次饮用为宜。
3、别太烫
过热的水(超过65℃)会烫伤食管黏膜,长期如此,食管黏膜反复损伤-修复,容易引发炎症甚至癌变。
4、选对品种
茶的品种有很多,要学会根据时间选择——
①春季阳气生发,易致肝阳上亢,所以适合喝绿茶,疏肝解郁;
②夏季天热,心血管事件高发,适合喝全发酵的红茶;
③秋季干燥,易耗伤津液,适合喝白茶清热润肺;
④冬季天冷,肾脏需要藏精过冬,而黑色入肾,所以适合喝黑茶。